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小题。 材料一:德化瓷素以“宛似象牙、光色如绢”的独特品质著...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小题。

材料一:德化瓷素以“宛似象牙、光色如绢”的独特品质著称于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制作既保持了传统刻花和印花工艺,又在工艺和设计方面不断有新的提高和拓展,成为世界公认的艺术精品。宋元以来,德化瓷销往海外。这些瓷品有为日本、东南亚地区生产的观音像等佛教用品,有销往阿拉伯地区的带有阿拉伯纹饰的釉外云彩大盘。精美的德化瓷长期畅销海外,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德化瓷畅销海外的原因。

(2)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德化瓷“走出去”的文化意义。

材料二:中央电视台热播节目《国家宝藏》立足中华文化宝库资源,通过对一件件文物的梳理与总结,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与历史,让更多的观众在懂得如何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也了解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唤起大众对文物保护、文明守护的重视。

(3)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述重视文物保护、文明守护的意义。

 

(1)①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和民族性,德化瓷“宛似象牙,光色如绢”,保持了传统工艺,体现了德化瓷的独特性与民族性,富有中华文化的内涵。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德化瓷传入日本、东南亚等地,其中有佛教用品、釉外云彩大盘等,体现了德化瓷适应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文化需求)。③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德化瓷保持了传统刻花和印花工艺,同时又在设计和工艺不断有新的提高。 (2)①商业商贸和人员交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中国德化瓷“走出去”,提高了中国的知名度,成为外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②扩大了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国民众了解外国文化;③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3)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通过文物可以看到其所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有利于自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明,维系中华民族精神。②重视文物保护、文明守护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文物作为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重视文物保护、文明守护有利于传承人类文明,繁荣世界文化。 【解析】 本题以德化瓷和文物保护等相关内容为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设题,主要考查了传统文化、文化传播、文化遗产和文化作用等等相关知识。 (1)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德化瓷畅销海外的原因。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知识,问题指向是分析德化瓷畅销海外的原因,属于原因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回扣《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来组织答案:德化瓷素以“宛似象牙、光色如绢”的独特品质著称于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可从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民族性来分析说明德化瓷富有中华文化的内涵;“其制作既保持了传统刻花和印花工艺,又在工艺和设计方面不断有新的提高和拓展”,可从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来分析说明;“精美的德化瓷长期畅销海外,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可从尊重文化多样性,适应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文化需求)来分析说明。 (2)本题要求用文化传播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德化瓷“走出去”的文化意义。本题的知识限定为文化传播的有关知识。德化瓷“走出去”是商业贸易,商业贸易的过程中也会有人员的参与,因此可从商业贸易和人员交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既有利于外国人了解中华文化,又有利于中国人了解外国文化等角度分析;德化瓷长期畅销海外,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3)本题要求根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述重视文物保护、文明守护的意义,属于意义类的题目。解答本题,需要仔细研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相关的信息点,进行理论阐述。重视文物保护,了解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说明了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以此来自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明,维系中华民族精神;其次,通过重视文物保护,文明守护,唤起大众对文物保护、文明守护的重视,有利于发挥优秀文化对人的作用,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最后,需要注意到的是,文物属于文化遗产,需要阐述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得出重视文物保护、文明守护有利于传承人类文明,繁荣世界文化的结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近几年来,一些城市的报刊亭数量不断回落。“退路进店、还路于民”“影响市容、亟须整治”,一些城市的粗放式管理让报刊亭日显尴尬。在报刊亭买一份报纸、购一本杂志,是很多人的生活习惯。“留住报刊亭,留住城市文化之窗”,成了很多人的心声。

(1)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说明留住报刊亭的价值。

材料二:劳动是人类生存之本。在我国,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人的劳动能力是各级各类教育的职责所在.近年来,劳动教育被淡化、虚化和边缘化,在学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劳”已成为素质教育的短板.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劳动意识置于实践创新素养的主要方面,劳动素养的形成关键在于培养中小学生劳动意识,使学生内心变“要我劳动”为“我要劳动”.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所学知识说明如何才能成功变“要我劳动”为“我要劳动”?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活探索中孕育出来的医疗科学,骨子里渗透着浓浓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在当代,中医药学应在挖掘继承传统中医药学精华的基础上,变革创新其外壳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同时要携手西医学共创现代医学的理论和临床,在交流中借鉴西方医学成果,促进中华医学创新与发展。只有这样,中医药学才能在现代社会得到大的进步,才能延续五千年的生命,才能彻底消除对中医的怀疑和攻击,也才能真正振兴中医,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怎样才能使传统中医药学在现代社会大放异彩?

(2)“在交流中借鉴西方医学成果”。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如何理解这一特点及其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只要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就一定能够达到创造人民更加美好生活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够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结合材料一,运用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分析我们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种。

材料二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从远古流传至今,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氏族文化渊源的基因。然而,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影响,这些节日正在逐渐丧失魅力。而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一些外国的“洋节”在我国却越过越红火。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分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查看答案

《大刀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松花江上》……虽然抗战胜利已经70周年,抗战的硝烟也早已散尽,但今天我们重温和传唱首首壮的抗战歌曲,依然使人热血沸腾,不断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进。从文化的角度看,上述现象表明

①抗战歌曲蕴含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②抗战歌曲是打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③抗战歌曲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生命力的精神力量

④抗战歌曲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亲友之间相互馈赠红包、寄予祝福是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可现在,这一习俗却在电子商务发展的推动下悄然发生着变化——由腾讯公司和阿里集团等几大互联网公司主导的“抢红包”热潮席卷全国。这场全民参与的网络“红包暴雨”让传统红包黯然失色,也让春节年俗开始散发日渐浓郁的现代气息。这表明

①互联网改变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②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③新兴媒体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④科技应用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元素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