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思想智慧、人格魅力并没有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而是随着历史变革和进步不断放射出耀眼的光芒,这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
A.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 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可因时而变
C. 传统思想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D.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鸡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鸡能啼晨,古人称之为“司晨”。不仅农人“鸡鸣而起,日出而作”,国君也以“鸡鸣”为时间节点安排作息;古人还曾以鸡鸣励志,最著名的当属“闻鸡起舞”这个典故了。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
②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活动
③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文化促进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这一要求的文化生活依据是:
①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③文化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数据显示,2017第一季度中国微信公众号自媒体文章平均阅读量呈现稳步增长,达12 709.5次。微信公众号依托多媒体图文推送、互动方便快捷等优势各受用户青睐,也成为传统新闻媒体转型的发展领域,但其无序性大大增加了现代社会的风险性。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有必要对微信自媒体行业加强管制,限制其发展
B. 微信等网络自媒体是文化传播的最主要途径
C. 微信自媒体传播的文化都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 微信自媒体在文化传递、沟通、共享上显示出强大的功能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广大文艺工作者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始终坚持用文艺书写人民伟大的实践,记录时代进步的足音,创作了一部部经得起人民评价、时代检验的优秀作品。
1979年,改革文学的开山之作《乔厂长上任记》发表,呼应了满望改革的时代心声,引发全国强烈共鸣。1980年,一曲《乡恋》传遍大江南北,如一股清风,吹荡着人们沉闷已久的心扉。历史镜头的焦距进一步拉长,朦胧诗《致橡树》、话剧《于无声处》、油画《父亲》、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改革春潮激荡一池文化活水。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大批扎根改革热土,映照改革新天地、回应人民新需求的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引燃文化市场。从展现全面深化改革的纪录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引发全国观看热潮;到点燃爱国情坏的《战狼II》,登顶中国电影票房榜;再到讴歌塞罕坝精神的电视剧《最美的青春》,收视率最高达1.6……
(1)回顾四十年改革开放历史,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行,始终是中国文艺不变的深沉情怀。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加以说明。
(2)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文艺与改革共兴共荣。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加以说明。
(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请围绕以上两个标准为文艺工作者提两条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整个社会乃至全球性的问题。2018年,国务院把制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列入年度立法计划,全国政协也将其作为年度重点协商议题之一,积极开展立法协商。
2018年3月至4月,在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后,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台盟中央联合调研组赴深圳、贵州开展专题调研,了解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情况。在此基础上,5月,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会,就《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制定建言献策,中央网信办、司法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人到会,与委员们进行互动交流,听取意见。协商会上委员们围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立法定位、总体思路基础制度、监管体制等提出意见建议。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人民政协就(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列》的制定积极开展立法协商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