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法制日益成为全球文明社会的价值选择,我国传统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法制日益成为全球文明社会的价值选择,我国传统文化里也有不少法治文化元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同时强调在吸收运用法治这一人类文明成果时必须走对路。教育部规定,从2016年起,初中和小学政治课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制”,高中新课标卷把“政治与法制”是为必修课程;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栏目继续不断打造精品;消费者协会每年3·15举办消费者保护法宣传活动;各地普法机构积极组织“法制文艺”巡回演出,打造“线上+线下”普法新常态,将法治元素融入每个角落。

(1)结合材料一和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提升我国法治文化建设水平?

材料二:1949年,体现全国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成为法治之路的原点。1954年,第一部宪法颁行,奠定依宪治国的基础。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带来法治建设的十年倒退。1978年,改革开放重启中国法治进程。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基本方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社会主义中国的法治建设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国家建设发展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规律,启示我们在法治之路上只能前进,不能倒退。习近平指出,形势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法律体系必须随着时代和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在法治建设上的探索。

(3)每年12月4日是我国的宪法日,请你就“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这一主题,设计两条宣传标语。注意:每条标语不得超过16个字。

 

(1)①在法治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法治文化。 ②注重法治文化融合,既要继承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元素,又要借鉴外来先进法治文化 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促进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法治价值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 ④重视教育对人的法治文化的教化作用,发挥大众传媒对法治文化的传播作用。 ⑤举办各种贴近群众生活的法治文化活动,提升群众的法治文化素养。 (2)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不断推进,以及在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及其解决,推动着我国法治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我国法治建设的探索也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向前发展的过程。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我国法治探索的每一次重大成果都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反映,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示例一:弘扬法治,我有责任;依法治国,你我同行;法治建设,贵在行动;法治中国,群策群力。示例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贯彻十八大精神,传播法治理念;弘扬宪法精神,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宪法观念,推进依法治国;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解析】 本题以法制建设为素材,考查文化生活和认识论的相关知识,着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本题共两个背景素材,设置了三个小问。第一个小问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题型设置属于“措施类”主观题。解答本题需要全面提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把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与教材知识相结合进行分析。第二个小问考查认识论的知识,知识限定明确,结合材料中的信息与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即可。第三个小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全面准确把握问题设置的要求即可,难度较小。 (1)第一个小问要求结合材料一和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提升我国法治文化建设水平。本题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属于宏观考查。题型设置属于“措施类”主观题,解答本题,需要准确全面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把材料中的做法与教材知识相结合进行分析。“我国传统文化里也有不少法治文化元素”“吸收运用法治这一人类文明成果”体现了注重法治文化融合,既要继承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元素,又要借鉴外来先进法治文化;“教育部规定,从2016年起,初中和小学政治课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制’,高中新课标卷把‘政治与法制’是为必修课程。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栏目继续不断打造精品,消费者协会每年3·15举办消费者保护法宣传活动”体现了重视教育对人的法治文化的教化作用,发挥大众传媒对法治文化的传播作用;“各地普法机构积极组织‘法制文艺’巡回演出,打造‘线上+线下’普法新常态,将法治元素融入每个角落”体现了举办各种贴近群众生活的法治文化活动,提升群众的法治文化素养;同时从教材来看,进行法治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 (2)第二个小问要求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在法治建设上的探索。本题知识范围是认识论,知识限定明确。要求分析我国在法治建设上的探索,从材料信息来看,材料主要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的历程,并且习近平主席指出,形势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法律体系必须随着时代和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可以看出主要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知识和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等知识进行分析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3)第三个小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需要全面把握问题设置的要求。本题要求的主题是“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着这个主题写标语。字数要求是每条标语不得超过16个字,需要写两条。根据这些要求写出标语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高度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贡献.长期以来,广大民营企业家以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锲而不舍的精神,组织带领千百万劳动者奋发努力、艰苦创业、不断创新。企业家的贡献和企业家精神所发挥的作用不可磨灭,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企业家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也带来新挑战。在这个阶段,尤其需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奋发有为、砥砺前行,引领和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创造活力。

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8年8月14日,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介绍了2018年1-7月我国外贸运行情况、据海关统计,1-7月我国进出口总额16.7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8.6%;其中出口8.89万亿元,增长5%;进口7.83万亿元,增长12.9%;贸易顺差1.07万亿元,收窄30.6%。

材料二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2018年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行。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将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举办以进口为主题的博览会,有利于提升开放合作水平,表明中国坚定支持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以积极的姿态主动向全世界开放市场,让中国的发展成果和改革红利惠及全球,举办进口博览会,是中国消费市场实力和魅力的体现,主动扩大开放,鼓励增加进口,是新时代中国对世界的承诺;举办进口博览会,是高质量发展的需要,随肴人民群众收入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对进口商品和服务需求不断增长,但从供給方面来说,高品质国内商品和服务供给还存在着一定的短板;举办进口博览会,是推动包容普惠发展的抓手,中国经济发展得益于全球化,同时通过主动扩大进口来回馈全球化,以此促进各国加强经济贸易交流合作,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1)简要说明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分析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经济意义。

 

查看答案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领导干部要俯下身子听民意,心有敬畏,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群众满意”是制定方针、执行政策的初衷,偏离了这一点,执行力度越强,可能越有违“初心”。上述论断说明

①制定和执行方针政策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

②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要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的规律

③人民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人民中蕴藏着无穷智慧

④我们要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观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8年10月8日,联合国发布报告指出,目前全球平均气温已经比工业化之前高出1摄氏度。如果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以现在的速度增长,到了2030年气温将比工业化之前高出1.5摄氏度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临界点。这表明

①事物的发展都是通过质变实现的

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③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

④世界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A. ②④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②

 

查看答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度贫困地区在2020年如期实现脱贫是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的硬仗。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要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实现深度贫困地区如期脱贫需要

①坚持系统优化方法,健全管理体制

②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正确认识事物、解决矛盾的关键

③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更大的决心打赢硬仗

④善于分析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坚持精准扶贫

A. ②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