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奥地利科学家发明了廉价、清洁、方便和耐用的塑料袋,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被誉为科技界的“白色革命"。在2002年塑料袋“百岁诞辰”之时,它因对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破坏而被环保组织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现今,“远离塑料袋"、“禁用塑料袋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从“白色革命”到“白色污染",塑料袋的命运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认识与实践始终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 ②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③认识指导实践所产生的结果总是不可预期的 ④认识对实践指导作用的实现总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提出“中国梦”,从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蕴藏鲜明时代内涵的治国理政总体方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治国理政总体方针战略的发展所体现的哲理有
①真理性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②真理反应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③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
④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恒星团R136是宇宙中已知的最大恒星团。近期,天文学家利用太空望远镜在紫外线下观测了该星团,发现其中有9颗恒星质量均大于太阳质量100倍。但是它们的形成历史却是个谜。现有的恒星形成理论不能解释这些庞然大物如何从星云和尘埃中形成,又如何聚在一起。这说明
①认识能否达到最终目的受到特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②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推动了有关恒星团认识的深化发展
③人类的好奇心是推动科学研究深入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④理论完善和认识能力的提高是科学实践成功的首要因素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唐朝诗人王维在诗中写道:“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下列诗句与“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蕴含哲理相同的是
A.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B.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 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D.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看到月亮一个小孩会形象地把它同日常生活中得某些东西联系起来;而一个远离故土的人会以“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这体现了
①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
②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③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④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传统教科书上说,人类的进化过程是一条直线。然而,最新DNA测序技术却显示,人类史前史并非是这样直线和井然有序,它们存在的时间点存在交集,而且这种交集还蛮多的。由此可知
①世上没有尚未认识的事物
②科技进步有助于推动认识发展
③人类认识受传统观念限制
④真理会在实践中不断超越自身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