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认为蜾不产子,喂养螟蛉为子。因此,人们以“螟蛉”比喻义子。后来人们发现,蜾把螟蛉衔回窝中,用自己尾上的毒针把螟蛉刺个半死,然后在其身上产卵。原来螟蛉并非义子,而是被用作蜾后代的食物。人们对蝶的认识表明
①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
②认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
③只有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才具有真理性
④认识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宇宙中是否还存在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长期以来一直是未解之谜。日前,美国科学家用太空望远镜发现了第一个围绕超冷矮星运行的7颗地球大小行星的系统,创造了太阳系外单恒星周围拥有宜居区行星数量的新纪录。上述发现佐证了
①受各种条件的限制,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②认识工具的进步推动着人类认识的发展
③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终极认识
④认识通过超越历史条件会不断丰富、发展与完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板。在工业化时代,这个理论非常有效。但在全球互联网时代,这个理论早已破产。把桶倾斜,你会发现长板(核心竞争力)决定了木桶能装多少水。这说明()
A. 真理性的认识是不存在的
B. 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被推翻
C.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 真理与谬误没有明显界限
过去在地面上,像青藏高原这样的极寒地区地震台网不能完全覆盖,面积广阔的海洋我们也观测不到,但随着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的上天,人们就可以不受这些自然环境的约束,对全疆域进行实时观测。这表明
①人们能改变事物固有的规律,建立新的有利规律
②新的认识工具的出现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③人们能摆脱条件制约,把握事物的规律
④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018年9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指出,中非合作好不好,只有中非人民最有发言权,任何人都不能以想象和测否定中非合作的显著成就!这一论断体现的哲理是
①人民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去把握事物
③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④中非合作必须坚持从人民群众的意愿出发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安慰剂效应,又名伪药效应,是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这个现象的存在,科学家至今仍未能完全破解。比如,早在抗菌素发明以前,医生们就常常给病人服用一些明知无用的粉末,有的甚至还平安地渡过了诸如鼠疫、猩红热等“鬼门关”。这一事例告诉我们
A. 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B. 发挥主体因素的调适功能是疾病治疗的重要方面
C.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 物质世界总会存在人们无法认知的领域与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