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提出,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方面内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颁布的意义有
①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②充分发挥文化在塑造人生方面的作用
③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发展,完善教育法规
④完善育人机制,引导中学生重视参加实践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高铁作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金名片”,走出了一条自主研发之路,高铁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解决了大量技术人才的就业,促进了经济增长。由此可见
①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②文化是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决定因素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④增强文化创造活力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有长久长寿的含义,人们会在重阳节这一天登高望远,插茱萸、赏菊花、喝菊花酒、吃重阳糕。及至今日,它也成了颇富人情味的节日——老年节。这表明
①重阳文化是人们主观意识的产物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享用重阳文化
③重阳文化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④重阳文化在创新中推动中国社会文明进步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历史上,丝绸之路是中西人员交往、商业贸易的重要通道,促进了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社会交流。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代,丝绸之路的合作精神正在发扬光大。我国倡导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的理念,着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我国发展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之间的教育合作、经济合作、民间交往,推进相关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互联互通,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得到了相关国家人民支持。民心相通为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促进文化交流的作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中宣部发文要求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强调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汲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重点要加强传统文化师资队伍和人才库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相关知识,分析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依据。
科普应该启迪受教育者开放地看待问题、独立地思考问题、多元地解答问题,不应以一家之言作为标准答案,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
自1961年首版诞生以来,《十万个为什么》就引发了教育界、科学界、科普界持续、广泛的关注,一直是我国青少年科普的主流担当者。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有许多亮点,其中一个是不设标准答案,以往几版从单一的角度解答,难免给读者标准答案的感觉,新版则汇集了多家观点,使答案更开放、更多元。比如关于恐龙灭绝问题,不仅告诉孩子们大家耳熟能详的小行星撞地球之说,还告诉孩子们火山喷发、气温降低等答案。像这样没有标准答案的“为什么”,在新版中至少占了十分之一。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说明完善《十万个为什么》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