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CCTV—4播出的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乡愁》是诗人余光中先生生前漂泊异乡,留给我们的一首现代诗,“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对祖国恋恋不舍的一份情怀,在全球华人圈内引发强烈共鸣。这表明《乡愁》
①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能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
③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④凝聚着爱国的民族精神,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中国铁路总公司按照“标准配置+奥运配置”的思路,在充分考虑中国元素、奥运精神、百年京张文华传承以及前期重创成果等要素的基础上,组织优化设计形成了“鹰隼”和“旗鱼”两种头型方案和“龙凤呈祥”“瑞雪迎春”两种外观涂装方案。将中国元素嵌入高铁的举措
①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②见证了中国科技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
③说明铁路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展示出中国技术与中国文化的相互交融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文化综艺类节目《上新了故宫》开播后吸引了不少年轻观众,用创意让故宫焕发出新的意趣。该节目还唤起了人们深藏心中的共同记忆以及对美的追求,使人们在喧嚣的现代生活中,品味传统文化的美,复苏中华文化基因。这表明该节目
①创新传播方式,让观众感知文物中的人文精神和民族力量
②抓住了观众的文化情结,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节目
③推陈出新,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④借助市场的力量,坚持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落实上述要求必须
①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②重视发挥教育对人的教化与培育功能
③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④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19年2月,德国一名观众在欣赏了上海昆剧团演出的《牡丹亭》后激动地说:“这是一个关于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可能发生在任何地方,只是东西方呈现的形式不同。西方用更加外露的方式表达人的感受,而中国戏曲是用很多不同风格的形式去表现,非常有趣。”德国观众的感受说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因不同而交流,因交流而增进理解
③中华文化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同
④只要跨越国界,文化就会具有永恒生命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修昔底德陷阱”是指在地球上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然而中国的发展完全摒弃了“修昔底德“陷阱’”的思维方式。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桥’”思维方式,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走出了条崭新的大国崛起之路。这体现了
①文化促进经济政治发展
②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给予经济政治重大影响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亦步亦趋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