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爱玉之国,崇玉之邦,玉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宁为玉碎”的爱国气节;“瑕不掩瑜”的廉洁气魄;“润泽以温”的奉献品德……这种“寓德于玉,以玉比德”的“玉文化”随着时代更迭而经久不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寓德于玉”体现了“德”与“玉”的自在联系
②“寓德于玉”中的“德”与“玉”之间相互决定
③“以玉比德”的玉文化是一个不断丰富的过程
④“玉”的具体特性决定“以玉比德”的思想观念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史书万卷,字里行间皆可见“家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迈誓言……这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壮怀,来自人生开始的地方——“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家”字历经千古演变,字形由繁向简,字义所承载的内涵不断丰富。透过其形义及演变,我们可以认识到汉字是
①传统文化持续稳定的保障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③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标志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穿越历史的长河,追寻现代的中国,家国情怀已经深深植根于华夏儿女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可见
①家国情怀源于我国人民对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主观思考
②家国情怀是我国在发展过程中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③弘扬家国情怀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指导作用
④家国和谐共存体现了矛盾同一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剪纸、陶瓷、髤漆等传统手工艺是我国民间艺人数千年勤劳和智慧的结晶。然而,“隐在深山人未识”也曾是其一度面临的困境。如今,一批批传统手工艺人不断创新,借助互联网等新媒体实现了从“守艺”向“创艺”的华丽转身。这一转变
A. 体现互联网等新媒体已成为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手工艺的主要途径
B. 借助互联网的文化传递和共享功能促进了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C. 充分表明互联网思维是助推传统手工艺人实现工艺创新的根本原因
D. 说明只要具备互联网思维必能推动传统手工艺从小圈子走向大市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际话语权是指以国家利益为核心,就国家事务和相关国际事务发表意见的权利。近年来,中国国际话语权正在不断提升。
习近平指出,“形象地讲,长期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就是要不断解决‘挨打’、‘挨饿’、‘挨骂’这三大问题。经过几代人不懈奋斗,前两个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挨骂’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挨骂”就是在话语权上存在问题。当前,中国发展和治理的势头都不错,但在世界上往往有理说不出,或者说了传不开,甚至国家形象屡屡遭到刻意的丑化,究其原因,缺乏话语权是很关键的因素。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争取国际话语权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提升话语权必须处理好民族性与国际性的关系,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话语要为国际所认可,就不能总是自说自话、自弹自唱。增强中国特色话语的国际融通,一方面要通过对世界上的主流话语加以借鉴改造,即话语上的“借船出海”。中国的发展没有也不能偏离人类文明发展大道。对于人类文明共识的东西,我们另起炉灶是不明智的。另一方面,如习近平所指出的,“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根据上述材料,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争取国际话语权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中华文化需要进一步融入世界,世界各国也越来越希望深入了解中华文化。近年来我们的文化海外传播有了长足进步,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走出去”因语言和文化障碍停留在表面,深度介绍中国历史、正面展现中国现状的产品很少;认为文化就是文艺,给外国人造成中华文化就是唱歌跳舞的印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我国应怎样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9月30日,在我国第五个烈士纪念日到来之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同各界代表向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表达着13亿多人民对英烈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镶嵌的8幅革命历史浮雕,镌刻了从虎门销烟到解放战争时期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这一纪念中国革命胜利的全景图,凝聚了无数先烈的铁骨精魂,更象征着中国人民不忘历史、砥砺奋进的民族精神。
材料一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鉴,才能避免重蹈覆辙。对历史,我们要心怀敬畏、心怀良知。历史无法改变,但未来可以塑造。”“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要不断发扬光大。
材料二2018年4月2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全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受法律保护,禁止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宣扬、美化侵略战争和侵略行为将被依法惩处直至追究刑责。有网友说“昨天你用生命捍卫我们,今天我们用法律保护你”,道出了人们对英雄烈士的敬意和爱戴。
(1)如何理解“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记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要不断发扬光大”?
(2)从“认识社会”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用法律的名义保护英雄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