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真理还在穿鞋,谣言已经走遍了天下。”虽然这种说法不能完全地反映当下的现实,但近年来,网络谣言的确已成为互联网世界里最大的“病毒”,谣言并不可怕,任何谣言都会在真相公开后逐渐淡去。根据材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人们对谣言的认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②真理是客观的,要敢于在实践中坚持真理
③真理以谣言为基础
④网络谣言的产生,传播,扩散有其内在规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曾杰课题小组把金和铜结合,发明了一种光热转换效率高、催化性能好的五角星形新型纳米材料——金铜合金纳米材料。这种被称为“纳米之星”的新型材料可有效治疗小鼠乳腺癌,从而有望开辟癌症治疗的新途径。这体现了
A.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是存在的正确反映
B. 物质和意识是密不可分的,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C. 客观规律是普遍永恒的,人类可以认识利用规律
D. 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乔布斯主导下的产品投向市场时堪称完美,被称为艺术品。但比尔·盖茨与乔布斯的思维不同,会把不完美的产品推向市场。乔布斯曾经把盖茨的程序称为“垃圾”,但盖茨却说“那是一堆可爱的垃圾”。乔布斯和盖茨的观念迥异,对公司的指导和影响也不同,由此可见
①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②哲学是具体生活的概括升华
③世界观是人们思想和行动的向导
④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美感是审美主体对客体产生的美的感受与体验。人们对美的感受能力是不同的。罗丹有一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对此阐释正确的是
A. 主体的审美观念决定客体是否具有美的属性
B. 主体审美观念影响其对客体之美的发现与评价
C. 主体美感的产生取决于客体是否具有美的属性
D. 客体是否使主体产生美感取决于主体的审美标准
波恩大学的研究人员向受试者展示一系列照片并要求他们记住照片内容,接着让受试者入睡,在此过程中监测他们大脑的活动情况。结果显示,当受试者观看照片时,他们的大脑会产生高频脑电波。无论这张照片最终是否被记住,相关的高频脑电波都会在受试者睡眠时被重新激活。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①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②意识是对物质的直观反映
③人们可以认识人脑的运行机制,揭开记忆的奥秘
④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考不断深化改革。从80年代的“大文大理”、90年代的“3+2”模式、2000年的“3+综合”模式、现在各地探索不分文理的“3+3”模式,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这体现了
①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
③认识与实践始终存在不可克服的矛盾
④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