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10月24日,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10月24日,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

材料一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超级工程”大桥。其中,自主研制的世界最大尺寸的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可抗16级台风、八级地震及三十万吨巨轮撞击。这种支座不但能提供稳定可靠的承载力,还能吸收地震能量,大大降低了地震对大桥的破坏力。港珠澳大桥还是一座有“颜值”的“生态”桥。三座通航斜拉桥--“中国结”、“海豚”、“风帆”各具特色,兼顾了人文与自然的融合。为不影响白海豚的生长环境,施工前就对白海豚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观测,施工过程中也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立于大桥上,可见白海豚水中跃起。白海豚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多。

(1)结合材料一,从唯物论角度说明港珠澳大桥是如何体现人类智慧与自然和谐统一的?

材料二在多年的桥梁工程建设实践中,我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港珠澳大桥涵盖了公路、桥梁、隧道以及人工岛等多项不同领域工程建设,是多学科、多专业、多层次技术的超级集合体,很多关键技术和施工方法在世界上没有经验可循。大桥线路需经过伶仃洋航道和香港国际机场航线,一方面要满足30万吨级巨轮通行和航班降落限高需求,还要满足抵御8级地震、16级台风、使用寿命120年的要求。一系列技术难题倒逼建设者不断创新,在大桥的建设过程中形成了400多项发明专利和新型实用专利,创造了大桥防风防腐防震技术、世界最大钢箱梁和桥塔的制造安装、世界最长海底隧道的生产浮运安装等7项世界记录,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技术提供了独特的样本和宝贵的经验。经过近一个月的试运行和检测,10月24日,大桥正式通车。

(2)结合材料二,分析港珠澳大桥建设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道理的?

 

(1)①港珠澳大桥在建造的过程中坚持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统一,实现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统一。②自主研制的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三座各具特色的通航斜拉桥都是在正确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智慧结晶。③施工前的观测研究和施工过程中对白海豚的保护,都体现了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我国在大桥建设中积累了经验,获得了认识。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大桥建设提出巨轮通航和限高等新问题,推动建设者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形成了发明专利;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们的认识能力,推动了认识的发展。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大桥通过运行检测证明了我国桥梁建设技术的真理性。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我国在大桥建设实践中获得的认识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建设提供了独特的样本和宝贵的经验。 【解析】 本题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为背景话题,分别从哲学生活唯物论角度和认识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角度分析港珠澳大桥体现人类智慧与自然和谐统一、港珠澳大桥修建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解答本题,首先要审设问,本题知识限定明确,唯物论角度,题目类型体现类,问题指向港珠澳大桥如何体现人类智慧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进一步解读设问和材料,人类智慧可以看做意识,也可以看做主观能定性的发挥,自然则可以看做物质,而与自然和谐统一,可以看做尊重客观规律,所以本题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小切口的题目,人类智慧与自然和谐统一,可以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统一,实现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统一的角度进行分析,然后分别分层,分析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自然即可。 (2)解答本题,首先要审设问,本题知识限定明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题目类型体现类,问题指向港珠澳大桥建设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进一步解读设问和材料,本题属于小切口的题目,又是体现类的题目,需要做的工作就是把实践是认识基础的四个方面逐一找到材料信息落脚点即可。具体来讲,我国在大桥建设中积累了经验、获得了认识对应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大桥建设提出巨轮通航和限高等新问题,推动建设者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形成了发明专利对应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大桥通过运行检测证明了我国桥梁建设技术的真理性对应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我国在大桥建设实践中获得的认识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建设提供了独特的样本和宝贵的经验对应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某中学高三(2)班“我们未来之畅想”的主题班会上,有同学表达了这样一种看法:青年人不要在意小事,而要做几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人生的意义在于做大事”。请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予以辨析。

 

查看答案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于敏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从1961年到1988年,于敏的名字一直是保密的。直到1988年,他的名字才被解禁。于敏婉拒“氢弹之父”的称谓。他说,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独立。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聊以自慰了。于敏院士的事迹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①价值观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前提

②不同的主体对人生价值的评价不同

③价值观对人的行为选择有指导作用

④在劳动和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8年3月12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根据该方案,改革后,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8个,副部级机构减少7个,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6个。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哲学依据是

①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③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④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华严经》中的名句,大意是“只有坚守本心信条,才能德行圆满。”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也不止一次告诫全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在今天更有分量也更有意义。材料说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传承性和相对的稳定性

②传统文化的内涵因时而变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我国税制改革的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匹配的现代税收征管体制,降低征纳成本,提高征管效率,增强税法遵从度和纳税人满意度,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方案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有

①进行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是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②进行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是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③税收征管体制改革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方案的选择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