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这是因为
①二者都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
②二者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③只有注入时代精神,才能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发挥时代精神的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习近平主席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弘扬长征精神的原因在于
①能够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②能够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
③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④能够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今年政府报告提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下列对工匠精神理解不正确的是
①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具体表现
②工匠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③工匠精神具有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④工匠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中国的快速发展,不仅在于中国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机的魄力。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
①决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变迁
②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其具体内容是永恒的
④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礼记·中庸》中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
①博大精深的特点 ②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③具有包容性的特点 ④吸收外来文化为我所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A. 文化具有区域性特征 B. 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
C. 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D. 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