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19年1月9目,《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四十载波澜壮阔,一批批拓荒者、先行者、...

    2019年1月9目,《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四十载波澜壮阔,一批批拓荒者、先行者、攻关者,闯关夺隘、攻坚克难,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让一串串惊世奇迹横空出世。兰渝铁路工程是旷世罕见的“硬骨头”,其中胡麻岭隧道的最后173米特殊地层,足足耗了6年仍难以“啃“下。德国专家曾带队“应战”,却以失败而告终,并留下冷酷结论:“不可能在这种地层中打通隧道!”面对困局,中国建设者不服输,不迷信权威、不惧怕艰险,这个破题、连项创断,终于研发出“九宫格挖隧道”(九宫,是古代中国天文学家将天宫以并字划分为乾宫、坎宫、艮宫、震宫、中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九个等份,在晚间从地上观天的七曜与星宿移动。“九宫格挖隧道”就是做成一个大九宫格,扣在隧道上,把一个大隧道分成九个小隧道来施工)等独特工法,破解了世界性难题。

从意识的作用的角度说明中国筑路人在胡麻岭隧道建设中,将“不可能”变成“可能”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①要发挥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发挥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中国筑路人创造性地将传统文化中的九宫格理论运用到筑路上,研发出“九宫格挖隧道"等独特工法推动了工程的展开。②想问题、办事情要不断解放思想。面对困局,中国筑路人不服输,不迷信权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逐个破题、逐项创新。③想问题办事情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不可能”变为“可能”要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 【解析】 本题要求考生从意识的作用的角度说明中国筑路人在胡麻岭隧道建设中,将“不可能”变成“可能”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本题的知识范围是从意识的作用的角度,问题指向是说明中国筑路人在胡麻岭隧道建设中,将“不可能”变成“可能”给我们的哲学启示,属于启示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发挥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发挥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想问题、办事情要不断解放思想;想问题办事情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等角度来分析说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的重要课题。

材料一、“去产能”是2016年经济重头戏。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去产能既要有“壮士断腕”的精神,更要遵循市场规律,由市场选择、优胜劣汰、自动出清。当然政府也有责任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遵循市场规律,制定措施推动“去产能”,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总之,去产能终须“市场主导、政策联动”。

(1)结合材料,运用“规律客观性”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去产能”终须“市场主导、政策联动”?

材料二:新常态下,加工制造业面临严重过剩、市场萎缩等困难。某机械制造公司认真分析形势,积极研究对策,立足自身优势,把握当代加工制造业的发展趋势,确立了以技术和管理创新、推动产品结构升级为根本的经营战略,逆风飞扬,实现了速度和效益的双丰收。

(2)结合材料分析,该企业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

 

查看答案

港珠澳大桥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地质结构复杂、施工环境恶劣、技术标准高、环保要求高,建设者克服了种种超乎想象的困难与挑战。其建成通车将给香港、珠海、澳门的旅游、贸易等各行业带来新机遇。港珠澳大桥的成功建设表明

①主体活动的目的性和能动性不能改变事物的规律性

②尊重和服从规律是正确利用和变革规律的基本前提

③事物联系的条件性是开展生产实践活动的客观依据

④人们根据自身的需要可以建立事物新的具体联系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8年11月21日,美国航天局宣布,“洞察”号将于本月26日在火星着陆,执行人类首次探究火星“内心深处”奥秘的任务。它携带的主要仪器有地震测量仪、温度测量装置以及“旋转和内部结构实验仪”,可用于探究火星内核大小、成分、温度和物理状态、地质构造等情况。材料告诉我们

①实践具有能动性.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②不同历史阶段,实践活动的内容、规模和水平不同

③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能促进认识发展

④真理是具体的,随着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8年11月22日,经过近九年艰苦奋战,破解千年米仓山屏障的宏伟工程一一巴陕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巴陕高速共有桥梁55座、隧道20个、互通式立交7座,全线桥隧比高达78.2%。它为加快秦巴山区脱贫奔小康步伐和实现革命老区振兴提供重要支撑。这说明

①人可以根据需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②人类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改造世界

③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功能的发挥起决定作用

④联系是普遍的,坚持用联系观点看问题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讲,就是要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某地在实践中对这两座山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三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认识过程

每一阶段的特点相同

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达到了更高境界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