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进入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理念到实践取得了辉煌成就,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取用有节”的观念,表达了先人对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认识.充溢着好山乐水的生命情趣和家国情怀。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一,提出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对中华传统生态文化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彰显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智慧。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不止于理念,在体制机制改革、生态绿色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绿色金融创新发展等方面也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2018年9月,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荣获联合国最高环境荣誉一一“地球卫士奖”,这是继2017年的塞罕坝林场建设、库布其治沙之后,中国以自己的成功实践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树立的又一“绿色样板”。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如何实现了对中华传统生态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智慧是对全球的重大贡献。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3)正确处理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大命题。请设计或列举两条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能体现二者关系的宣传标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12月,国务院新闻办发表《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白皮书指出:40年来,中国根据国情和实际,不断完善选举制度,逐步实现了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的代表.截至2017年,全国农村普遍开展了9轮以上村委会换届选举,98%以上的村委会依法实行直接选举,村民参选率达95X;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参选率达90%以上。“尊重和保障人权”先后载入国家宪法、中国共产党党章及国家发展战略规划,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治国理政的一奈重要原则,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尊重人权、保障人权、促进人权,成功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阐释中国成功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形态,借助互联网、云计算和工业物联网手技术,对流程、工艺、产业场景和要素进行颠覆性重组,改造传统经济,为实体经济注入新血液,推动新经济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是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但是,在推动新经济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过程中,一些地区认为传统产业已经过时,新经济就是要“重打鼓、另开张”,造成新一轮盲目投资和浪费;有的打着新经济之旗,只图“亮化”低端产业:还有的以“互联网+金融”之名,行非法集资之实……新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不力,已成为中国经济转型攻关期的重大羁绊和现实痛点。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简述新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意义,并说明应如何解决当下新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不力的问题。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是人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这说明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
②部分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③价值观对人生实践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④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才能实现价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大数据的生命力在于发现问题、感知风险、建立连接、解决问题以及预测未来。目前我国的大数据技术仍侧重于数据收集,在基础统计科学分析、风险的精准感知和有效预测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这表明
①大数据的价值在于应用于实践
②人的认识水平影响着大数据的应用
③海量数据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④对大数据的应用是未来发展的基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意境是指作者在艺术表现中所创造的那种既不同于真实生活,却又可感可信并且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说的便是艺术创作的意境。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 意境是作者主体意识的产物
B. 作者通过主观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存在
C. 意境是作者实现艺术创作的个性化物质载体
D. 作者通过自己的情感来表达和创造艺术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