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实现了在月球背面首次着陆。登陆后嫦娥四号着陆器监视C相机自动获取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的月背照片,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地球。这张图片将人们眼球带进了一个人类从未涉足的世界,棕黄色土地上布满着多个大大小小的撞击坑。由此可见
①初步具备了能动性的嫦娥四号及中继星是人类智慧的物化
②中继星“鹊桥”的出色表现说明实践的发展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③嫦娥四号、中继星是探测月球奥秘的主体
④嫦娥四号发回的月球背面信息进一步佐证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有的人承认运动是绝对的,但否认运动的主体是物质。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观点的是
A.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在概念中运动
B. 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C.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D.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
A. 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C.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 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
朱熹提出的“理在事先”,德谟克利特提出“万物的本原是原子”这两种观点分别是
A. 客观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
B. 客观唯心主义 辩证法
C. 主观唯心主义 辩证法
D. 朴素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
“黑与白,直线与斜线,点与砸……”绘画中蕴含了很多对比和冲突:不懂得辩证法的画家,是创作不出好的作品的。这一判断主要说明
A.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
B. 哲学是一门科学之科学
C. 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D.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进入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理念到实践取得了辉煌成就,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取用有节”的观念,表达了先人对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认识.充溢着好山乐水的生命情趣和家国情怀。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一,提出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对中华传统生态文化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彰显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智慧。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不止于理念,在体制机制改革、生态绿色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绿色金融创新发展等方面也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2018年9月,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荣获联合国最高环境荣誉一一“地球卫士奖”,这是继2017年的塞罕坝林场建设、库布其治沙之后,中国以自己的成功实践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树立的又一“绿色样板”。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如何实现了对中华传统生态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智慧是对全球的重大贡献。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3)正确处理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大命题。请设计或列举两条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能体现二者关系的宣传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