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习近平同志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围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出新的全面部署,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旗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因为
①教育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发展教育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④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000多年前的古丝绸之路开启了中国与中亚友好的大门,打通了东西方两大文明交流的通道。近年来,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并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通过“一带一路”连接不同文明,能把国家间的文化交流提高到新水平。这是因为
①不同国家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
②各国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前提
③各国的优秀文化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
④各国文化都源远流长并能包容其他民族的文化。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近年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领域实现一系列重大技术和工程突破,移动通信领域实现从“2G跟随”、“3G突破”、“4G并行”到“5G引领”的跨越式发展,C919大型客机首飞成功,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这充分说明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的重要保证
②服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
③科学技术是决定文化发展的因素
④中华文化的对外影响力日益增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017年,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筹办工作指挥部邀请多名国内知名艺术家来到青秀山风景区和顶狮山的园博园建设现场进行采风,清新的生态环境和美丽风情带给艺术家们诸多触动,迸发出新的灵感。这反映了
A. 采风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B. 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繁荣
C.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D.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课堂上传来琅琅的读书声,仔细分辨,你会发现,读《论语》《孟子》、唐诗宋词的有很多;校园里传来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走进一瞧,你会看到,许多渐渐被淡忘的地方戏曲、特色手工艺正在恢复生机;更有许多承载着文化内涵的雕塑、标语,提高学生素养的书法、国画课,在全国各地的学校里蓬勃生长…….下列对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彰显了文化积累是文化继承的前提
②发挥了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③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④反映了传统文化已渗透进生活各领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年年有个家家忙,二十三日祭灶王。当中摆上一桌供,两边配上两碟糖。黑豆干草一碗水,炉内焚上一股香。兰家的过来忙祝赞,祝赞那灶王降吉祥”。俗曲反映了过去我国民间祭灶的情景。这天由于特别热闹,人们认为这是农历新年的“彩排”,所以又称过小年,我国北方至今仍有过小年的传统。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②传统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③民俗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