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结庐在人境”,却感到“而无车马喧”。朱自清听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却认为“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出现这些认识现象是因为
①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客观存在
②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具有主动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的局限性影响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④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13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发现表明,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像一个工厂,会生产和输出许多物质,这些物质被包裹在囊泡内运输到细胞周围和细胞外。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发现,特别适用于解释一些疾病发生的原理,并研发药物以用于治疗。这说明
A. 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C.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D.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李克强说,向雾霾等污染宣战,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宣战。这表明
A. 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 向污染宣战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
C. 改善生产与生活方式有助于消除人与自然的斗争性
D. 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是治污成功的关键
东坡在《赤壁赋》中写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下列说法中与苏东坡观点相近的是
A.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B.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D.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我国东汉时期的王充认为:“人,物也:物,亦物也,物死不为鬼,人死何故独能为鬼?”下列观点与之不一致的世界观是
A.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B. 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C. 心之官则思
D. 人病则忧惧出,忧惧则鬼出
柏拉图认为:一切感官所得都属于现象,宇宙的根本是绝对理念。王夫之却认为: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柏拉图、王夫之两个人的观点分别属于
A. 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B.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C. 一元论和二元论
D. 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