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康德认为,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

    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康德认为,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材料中老子和康德的言论分别体现了什么哲学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

 

①老子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其说法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康德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其说法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②二者都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都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解析】 本题以老子和康德的观点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本题包含两个方面的小问题。针对第一个小问题,需要考生对材料中老子与康德的观点进行充分解读,然后说明其体现的哲学观点即可。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该观点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其说法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康德认为,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该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其说法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然后说明这两者的观点都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都属于唯心主义观点即可。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含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代表人 物及其 观点 ①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②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 ③王阳明:“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是天”,“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④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⑤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⑥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⑦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①朱熹:“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②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 ③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精神”的外化 ④上帝创造世界 联系 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它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

A. 真理包含着谬误的成份 B.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 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D. 真理与谬误可以相互转换

 

查看答案

柏拉图曾说过“尊重人不应该胜于尊重真理”。亚里士多德说过“吾爱吾师,更爱真理”。培根也说过“真理是时间的女儿,而不是权威的女儿。”这些观点表明

①真理与权威相互排斥

②真理是绝对的

③真理要靠实践来检验

④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过去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森林,认为森林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摇篮。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人类需求的增多,人类肆意的破坏森林,遭到森林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森林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森林的和谐。由此可见

①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

②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实践具有主观性

④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港珠澳大桥是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针对大桥岛隧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建设团队发扬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开展了百余项试验,攻克了十多项世界级技术难题,申报专利400余项,填补诸多“中国空白”乃至“世界空白”。奋战8年,创造了新的“中国奇迹”。这体现了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②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决定作用

③实践产生新问题和提出新要求推动认识发展

④人的认识是实践的基础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下列与该俗语蕴含哲理一致的是

①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②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万千河

③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④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