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某数字音乐服务商启动“传统地方戏曲的数据库建设及数字化传播”工程,联合专业剧院等机构,将10余种地方戏曲的10137个曲目进行建档数字化,目前日播放量已突破10万。材料表明
①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源于传播渠道的拓宽
②文化与科技融合丰富了地方戏曲的文化内涵
③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了文化传播的影响力
④科技发展变革了收集和储存文化资源的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近年来,以汉服、古风音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经过创新转化,形成富有个性时尚气息、具有民族文化特点的流行元素,在热衷于传统文化的年轻人中形成“古风”潮流。“古风”潮流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①用现代流行元素取代传统文化元素
②在文化创新中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③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文化,保持民族特色
④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增进人们的文化认同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公元1076年的中秋之夜,苏轼与弟弟苏辙团聚不得,只好举杯邀月,叹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千古名篇。将近千年之后的今天,中秋节依然是思念和团圆的节日,始终牵引着中华儿女的情感归依。中秋节的传承表明
①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
②传统文化规定了中国人民在今天的精神追求
③传统文化始终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以唐卡、泥塑、堆绣、雕刻等为代表的热贡艺术产生至今已有数百年。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的传统村落里,“家家有画师、户户画唐卡”的传承历久弥新。这反映了
A.传统习俗的继承 B.传统文艺的继承 C.传统建筑的继承 D.传统思想的继承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阅读已经成为人们的重要阅读方式。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数字阅读的工具越来越多。如今,读一本“书”不必再跑图书馆、书店。随时随地可以看的电子书,让阅读更加便捷,更贴近生活。这反映了
①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现代传媒能够超越时空的局限
②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文化传播的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
③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导致新的传媒日益增多,旧的传媒不断消失
④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消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9年教育部计划在全国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中遴选2000所左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传承项目主要包括民族民间音乐、民族民间美术、民族民间舞蹈、戏剧、戏曲、曲艺、书法(篆刻)、传统手工技艺和民族传统体育等。实施这一计划
①表明学校教育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唯一途径
②发挥了教育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起决定作用
④有利于引领青少年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