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位于河北省最北部的围场县境内。历史上,塞罕坝曾是“林苍苍,树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皇家猎苑,但由于上个世纪初日本侵略者掠夺性的采伐和过度放牧,塞罕坝蜕变成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沙起好荒凉”的沙地荒原。
新中国成立后,林业部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和科学的规划设计,1962年2月,决定建立林业部直属的塞罕坝机械林场。通过塞罕坝两代人近50年的艰苦奋斗,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在140万亩的总经营面积上,成功营造了112万亩人工林,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森林覆盖率由建场初期的11.4%提高到现在的80%,林木总蓄积量达到1012万立方米,塞罕坝人在茫茫的塞北荒原上成功营造起了全国面积最大的集中连片的人工林海,谱写了不朽的绿色篇章。 如今,建场时营造的树苗,已经变成了浩瀚林海,正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造福着当地,泽被着京津,恩及着后世。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塞罕坝时指出,“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分析说明塞罕坝是怎样从皇家猎苑到沙地荒原再到生态文明建设范例的。
当今时代,我国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以互联网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高端科技孕育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黎明,推动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帮来了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同时,科学技术的合理发展又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规范和引领,依赖于哲学社会科学作用的有效发挥。
联系材料,分析说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为了解决能源短缺问题,人们把风力、潮汐、太阳等资源转化为电能。这表明( )
①人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应坚持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④人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个人在学习、工作中要制订计划,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如此。为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家制定了“十三五”规划纲要。这些都说明人的活动具有( )
A.前瞻性和功利性 B.可行性和操作性
C.超前性和盲目性 D.目的性和计划性
中国作家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讲述的是具有大想象力的故事。其创作灵感源于经典的三体问题(三个可视为质点的天体在相互之间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问题),故事植根于中国古代和近代历史,一部分内容取自实际生活,让人回味无穷。材料说明了( )
①科幻艺术作品是对原型的摹写与再创造的统一
②科幻艺术作品应不断追求更逼真地反映原型
③存在决定思维,思维是对存在的能动反映
④正确的意识和错误的意识都源于客观物质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医学临床实践表明,人的思维活动的灵活多变性与其大脑的“扣带前回”区域相关联,有人喜欢“钻牛角尖”往往与该区域的“换挡装置”出现故障有关,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
②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机能
③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
④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