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和发展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下列关于民族精神匹配正确的是
①伟大创造精神——祖冲之计算的圆周率比欧洲早近一千年
②伟大奋斗精神——本世纪中叶,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
③伟大团结精神——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④伟大梦想精神——维护国家尊严,展现民族风采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松、竹梅被中国人称为“岁寒三友",国人不仅喜欢其外在形象,更欣赏其内在品格。在历史长河中,作为一种自然事物,松、竹、梅的形态和习性虽没有多少改变,但人们赋予它们的涵义,却在不断发生变化。比如,今人欣赏赞颂松、竹、梅,固然也重风骨,但却赋予了新的理解和阐释,且大多与革命者和革命精神有关。这说明
①文化作为精神产品,必须有特定的自然物作为载体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其具体内涵会因时而变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承载着民族的精神气质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结晶和集中体现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如图是汉字“鱼”的演变过程。这一演变过程
①反映了汉字在书写中华文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②折射出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征
③体现了汉字在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特点
④旨在强调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水书”是水族先民创制的一种独具一格的雏形文字,水族语言称其为“泐睢”。它是水族民间知识、民间文化的综合记录与反映,涉及天文历法、原始信仰、伦理道德、生产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主要流传于西南地区的水族聚居地。水书文化( )
①具有鲜明民族性,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②是水族先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并享用的文化
③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见证
④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是由水族生存的地理环境决定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川渝一带的人习惯性地称呼自己的父亲为“老汉儿”。在外地人看来,“老汉儿”是形容人老的意思。但其实“老汉儿”一词是带有褒义色彩的。重庆山多地少,原来的重庆人干活需要跋山涉水、肩挑背扛,男性自然承担起了家里最繁重的活,经历风吹日晒,人便显得有点苍老。“老汉儿”这个词生动地刻画出勤劳能干、质朴善良的父亲形象且寓意深刻,至今仍被沿用,由此可见
①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②特定自然环境创造出川渝文化
③一方水士,一方文化
④文化现象普遍存在于一切领域之中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知名青年学者、艺术评论家王进玉认为,进入新时代,无论是文艺工作者本人,还是其作品的题材、内容、形式等,都要更加深入到社会和生活中去,即所谓的“接地气”“深耕耘”。这是因为
①社会实践为文艺创作提供丰富资源
②文化创作应该与时代同频共振
③文艺作品的检验标准在于人民群众的需要
④博采众长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