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自古以来就以“歌的民族”闻名。壮族民歌形式、曲调、内容多样,在广大壮族地区,婚丧嫁娶、欢度节日、贺喜庆宴、祈祷祝福,甚至是割草打柴、耕地插秧,都会以歌传情、以歌表意,民间至今仍流传着壮族“歌仙”刘三姐的传说。下列对民族文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②壮族艺术家是壮族民歌创作的主体
③各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④民族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歌曲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怎么去爱国?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爱国方式,但爱国的共同底色从未改变。古有司马迁“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的担当,近有陈毅“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的气概,今有青年学子“以隽永之心,树报国之志”的誓言。这表明
①爱国主义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
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的要求不同
③每个人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爱国感情
④不同的现实条件下,爱国主义有着不同的具体内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3年前,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一大批知识分子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响应“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号召,投身到西部高等教育事业中,铸就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奋斗的“西迁精神”。“西迁精神”的铸就表明
①群众的实践为民族精神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②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
③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基本特征
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在实践中不断变迁和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和发展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下列关于民族精神匹配正确的是
①伟大创造精神——祖冲之计算的圆周率比欧洲早近一千年
②伟大奋斗精神——本世纪中叶,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
③伟大团结精神——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④伟大梦想精神——维护国家尊严,展现民族风采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松、竹梅被中国人称为“岁寒三友",国人不仅喜欢其外在形象,更欣赏其内在品格。在历史长河中,作为一种自然事物,松、竹、梅的形态和习性虽没有多少改变,但人们赋予它们的涵义,却在不断发生变化。比如,今人欣赏赞颂松、竹、梅,固然也重风骨,但却赋予了新的理解和阐释,且大多与革命者和革命精神有关。这说明
①文化作为精神产品,必须有特定的自然物作为载体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其具体内涵会因时而变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承载着民族的精神气质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结晶和集中体现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如图是汉字“鱼”的演变过程。这一演变过程
①反映了汉字在书写中华文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②折射出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征
③体现了汉字在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特点
④旨在强调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