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新常态下,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各级政府和官员没有先例可循,只能摸索前进,过程中肯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需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容错纠错机制建立的依据是
①认识具有客观性和条件性 ②真理和谬误没有一定界限
③实践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④客观事物是复杂、变化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历经4年努力攻关.2018年8月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利用天然复杂的酵母染色体,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创建了单条染色体的真核细胞。这一研究成果颠覆了染色体三维结构决定基因时空表达的传统观念,是继原核细菌“人造生命”之后的一个重大突破,为人类对生命本质的研究开辟了新方向。材料表明
①天然复杂的酵母染色体的本质伴随着科学认识的深化而转变
②原核细菌“人造生命”经不起实践检验,终将被时代所抛弃
③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破解“人造生命”奥秘的主观条件
④人们可以利用生命运动的规律,创建单条染色体的真核细胞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7世纪中叶,英国科学家使用诞生不久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塞,发现了植物细胞,开启了近现代生物学的大门。20世纪中叶,科学家们利用x射线晶体学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人类的观察极限从亚细胞结构推向了分子结构。我国科学家的重要科研成果剪接体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的背后,也站着一个默默无闻的英雄----冷冻电子显微镜。显微镜在生物科学发现中的作用表明
①实践活动是主体、客体和手段三者的有机统一
②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决定了实践条件的提高
③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话动
④实践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离不开实践的手段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门捷列夫说:“一个人要发现卓有成效的真理,需要千百万个人在失败的探索和悲惨的错误中毁掉自己的生命。”这表明
①谬误是真理的基础和源泉
②真理是主观的无条件的
③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④在实践中追求真理是一个艰苦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生姜是一味常用药,历代药书都强调生姜不可多食、久食,但未提及生姜的害处。李时珍便天天食之,结果“眼发热”。后来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食姜久,积热患目疾,珍屡试有准。”从认识论角度看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唯一来源
②李时珍对生姜的认识颠覆了以往的认识
③认识主体对获得真理性认识有重要影响
④实践是人们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端粒是线状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在决定动植物细胞的寿命中起着重要作用。近日,科学家使用冷冻电镜技术,以迄今为止最高的分辨率确定了端粒酶的结构,向开发端粒酶搞衰老与癌症相关疗法迈出了重要一步。这表明
①人类对抗衰老和癌症的愿望是推进有关端粒酶认识的直接动力
②使用先进认识工具是科学家获得对端粒酶正确认识的决定因素
③医疗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端粒酶认识的根本动力
④对衰老和癌症的有关认识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向前推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