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丝路驼队到“一带一路”,从太平洋到大西洋,从非洲到欧洲,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机会和信。承载着中国特色、中国精神、中国智慧又反映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华文化,推动世界各国利相融民相亲、心相通,为人类文明再添华章。材料表明
①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基础
②我们借助现代科技和大众传媒,提高了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③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契合了世界人民的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中外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促进了中外文化趋向同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中国文学史上的多次文体、文风的革新,悉举“复古”旗帜。如陈子昂、李白“复古”以推动唐诗发展,中唐迄北宋韩、柳、欧诸家发起和推动“古文运动”以促进散文变革。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①文学创作中的“复古”并不是对古代文学传统的简单回归
②对古代文学传统的批判继承是实现文学创新的重要途径
③在古代文学创作中“复古”与“革新”是直接同一的
④通过“复古”以正本清源是实现文体、文风革新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新疆曲子剧俗称“新疆小曲子”,是由陕西曲子、青海平弦、兰州鼓子、西北民歌等流入新疆后,由新疆汉、回、锡伯等民族融合了新疆各民族的音乐艺术,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地方戏曲剧种,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疆曲子历史演变、发展表明( )
①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逐渐消失
②民族文化的差异决定了各民族间经济、政治的不同
③我国各民族文化互相吸收、借鉴
④各民族文化具有民族的个性和特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故宫博物馆日前推出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清明上河图3.0,以高科技互动手段打造出真人与虚拟交织,人在画中游览的沉浸式体验效果,观众可以在4D动感的球幕影院“坐”上宋代大船,亲历宋朝的繁华。下列对清明上河图3.0展演的认识错误的是
①科学技术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和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
②依靠科技手段挖掘文物藏品内涵,连接历史与现实
③发挥了传统文化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④表明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传统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正以其穿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和艺术感召力,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民大众的喜爱,在全国形成了以古诗词为代表的古典文化新潮流。这种潮流的出现表明
①古诗词成为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②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③弘扬传统文化够激发中华儿女的强烈认同感
④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敦煌研究院与腾讯深入合作,利用腾讯“博物馆”和“数字敦煌”的AR、VR能力,使游客通过AR导览深入了解莫高窟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数字敦煌”让一批敦煌艺术精品通过数字平台、数字展览、手机App等途径走出敦煌,走向世界。下列对“数字敦煌”的认识错误的是
①利用现代数字化的技术手段,根本上变革游客的参观方式和内容
②提高莫高窟的游客承载能力,完全再现建筑本身的原真性和历史性
③助力游客更深入了解敦煌文化,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④满足游客个性化旅游体验需求,增强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