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异国他乡,一声平常的问候,不经意间的举手投足,一副耳熟能详的对联,都是一杯数千年中华文化的佳酿,令人心醉。这表明
①“润物无声”,民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②“乡音难改”,民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③民族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交往行为
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习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把中国人民伟大的民族精神具体阐述为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下列古语涵义与之对应恰当的是()
A.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创造精神
B.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奋斗精神
C.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梦想精神
D.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团结精神
下图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它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起来,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北京冬奥会会徽之美的呈现印证
A.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继承
B.文化传播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C.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核心内容
在唐诗里,我们可遇见“大地的诗人”杜甫,真切深情地注视着吾土吾民;在宋词中,我们跟随苏东坡的步伐,在坎坷与困难中不断追求永不放弃;在元曲里,我们可在关汉卿的锐利目光下,观察世间百态。由此可见
①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具有促进作用
③文化对人产生深远持久影响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文艺作品体现出来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当时经济发展落后,但我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不同学派争芳斗艳,各种艺术蓬勃发展,并且形成了中原文化圈、北方文化圈、吴越文化圈等文化圈。这体现了( )
①文化的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思想运动催生社会变革
③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④思想运动能够促进文化发展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借助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节目,这首孤寂了三百年的小诗——《苔》,一经由曾经的支教老师和大山里的孩子传唱出来,就骤然走进了亿万国民的心里,成为狗年第一励志歌曲。这表明
①借助现代传媒可以增强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②创新解读传统文化内涵能够激发其新活力
③积极向上的传统文化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