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大约四五天,地球上的人口就要增加100万,预计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增长至96亿。在地球演进的过程中,一旦一个生物物种的数量超过了环境可承受的极限,它的数量就会出现急剧下降。有学者告诫人类:要么我们通过我们愿意的方式控制这个进程,要么是自然替我们做。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
①大自然能够主动修复人与环境的关系
②人口繁衍受自然规律和生态条件制约
③尊重规律人类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④环境状况取决于人类选择的发展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唐朝诗人李商隐《谒山》诗云:“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下列观点与该诗所蕴含哲理相符的是
①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③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通过太空科学实验,科学家发现并证实了暗能量对宇宙膨胀的加速作用,并以此测算出宇宙的实际年龄,使人类在科学揭示宇宙和生命起源及演化奥秘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这
①进一步证明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②说明物质世界是运动和静止相统一的
③说明实践的发展推动人类认识的发展
④说明追求终极真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下列选项中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 )
A.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关系
C.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D.构成人类社会物质生活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
2016年3月18日,北京遭遇近来最严重、时间最长的一次雾霾侵袭。空气质量指数已经达到Ⅵ级重污染,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这警示我们应该( )
A.征服自然,战胜自然,做自然的主人 B.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宰自然的存在和发展
C.尊重和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D.认识极端天气,阻止气象灾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