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是“大地的诗人”,他如此真切、如此深情地注视着吾土吾民。他对公正的关切,对天下苍生的关怀,源于他最深刻的生命体验。杜甫活着,他依然行走于大地……。这表明
A. 以人为本,维护人民利益始终是中华文化的价值追求
B. 立足实践,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才能获得艺术的永恒
C. 中华文化的感召力源于中华民族仁爱、中和的善良本性
D. 中华传统美德以其先进性推动中华文化从历史走向未来
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如在饮食风味上,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饮食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这说明
①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④各区域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中的一些经典名句至今仍家喻户晓,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能够开启人的智慧,对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优秀的传统经典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④优秀的传统经典是民族生产发展的根基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天涯共此时,同寄一缕哀。”清明节作为一个承续了上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时间的累积给了它厚度,历史的行进赋予它内涵。还原和挖掘清明节背后的文化底蕴和社会心理,对催生新的社会风尚具有特殊的意义。这是因为
①传统习俗对人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②良好社会风尚的培育需要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
③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有助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④社会心理因其稳定性一经形成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提笔忘字是互联网时代最为常见的“失忆症”。最开始只是手和笔感觉陌生,笔和纸开始疏离,最后发展到不仅是提笔忘字,甚至是心中似有千言万语,但提笔却只余“呵呵”。改变这种状况,需要
①发挥汉字作为中华民族之魂的作用
②创新发展汉字,为其注入时代精神
③重视教育在传承汉字中的独特作用
④挖掘汉字意蕴丰富之美,书写汉字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盘龙藻井变身雨伞,飞檐角上的瑞兽蹲踞在铅笔上,朝珠成了时尚耳机……北京故宫博物院一改人们印象中的“正襟危坐”,以管藏文物和古典建筑为元素创作了多款热销产品。这说明:
A.文化继承的核心是发掘其经济价值
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需要保持稳定
C.文化遗产与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可以对接
D.应当通过市场运作,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