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边“洪荒之力”的余温还未散去,这边“厉害了,我的哥”又集体刷屏。你也许正在一头雾水要问“‘厉害了,我的哥’是什么?”时,微信、微博中已经出现“厉害了,我的国”“厉害了,我的哥”等变体,而使用它们的不仅有朋友,还有媒体“大V”。这种现象佐证了
①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③人的文化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④科学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美国伊利诺伊州北奈尔斯高中自2008年起开设中文课程,目前选修人数已拓展至11个班。2019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该校学生,勉励他们为增进中美人民友谊作出贡献。此前,该校学生用中文写信给习近平,表示他们喜爱中国的语言文字、音乐和美食,希望有机会来中国参观访问。这说明
A.中华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B.中华文化具有凝聚力和引领力
C.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不断增强
D.教育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源远流长的“礼”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积淀了许多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准则。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这说明文化具有
A.相对的稳定性 B.鲜明的民族性
C.时代的先进性 D.强大的包容性
历史上,中华文化曾经成为法国社会的时尚,在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和凡尔赛宫的装饰中都能找到中华文化元素。同样,法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深深吸引着广大中国读者。建交50年来,中法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各自文化的繁荣,因为两国文化
①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
②在长期交流中达到了相互融合
③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
④都源远流长,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精湛绝伦、底蕴丰厚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琴瑟齐鸣、管弦和谐的南音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世人的青睐。不过有人认为,一些面临失传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对此,正确的态度是
A.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
B.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定的阶级和阶层服务
C.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D.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被奉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论语》,成书已两千多年,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生活。这体现
A.文化是思想家的精神产品的总和 B.文化素养只有通过阅读经典才能获得
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D.文化经典是决定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