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辽阔的黄土地和黑土地,景色壮丽,气候干燥寒冷,天空高旷凄凉,植被贫乏,在这种环境下,人物的性情多厚重、强悍、豪爽、严谨。而南方水流纵横,山色清华,植物华丽,气侯温暖湿润,云霞低垂清灵。在这种环境下,人物的性格多柔婉、细腻、灵捷、精明。这种现象说明( )
①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②不同区域文化既保留各自特色,又渐趋融合
③自然条件差异决定文化差异
④受地理等因素影响,文化带有区域特征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诗人余光中在《听听那冷雨》中说:“奇花,香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的中文不老,那形象磁石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这说明
①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②普及书法艺术,才能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③汉字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繁衍、发展的重要信息载体
④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记载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019年3月,沙特阿拉伯宣布,计划将汉语纳入该国所有教育阶段课程;从2020年开始,肯尼亚也将汉语作为第二外语,供小学四年级(10岁)及以上的学生选修;爱尔兰也宣布,2020年,中文将加入其全国高考科目。下列对上述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主要是基于中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
②表明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③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④表明中华文化已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千百年来,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是世界上唯一五千年绵延不绝从没中断的古老文化,并始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顽强的生命力。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①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汉字是世界上生命最长的文字
②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整体性的特点
③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④我国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6年11月30日,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获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此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在今天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意义不大。”如果请你反驳这种观点,下列可能用到的关键词最合适的一组是( )
A.文化平等 文化交融 文化相同 B.文化影响 文化传承 文化自信
C.文化植入 文化包容 文化繁荣 D.文化传播 文化市场 文化自觉
《朗读者》的“访谈十朗读”《国家宝藏》的“纪录式综艺”、《经典咏流传》的“和诗以歌”,令人耳目一新。这些节目的创作者走群众路线,深耕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积极拓展选题思路,进行大胆创新,取得了极佳的社会效益。这给文化工作者的启示是
①将是否受人民群众欢迎作为文化创新的检验标准
②从群众实践中吸取文化创新的营养
③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
④立足新时代实践,做到洋为中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