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清明节,国家民政局紧扣“文明、绿色、低碳、环保”的宗旨,宣扬清明文化、倡导祭祀新风。“慎终追远”仪式不断变化,但孝道文化依然滋养人心,使“民德归厚”。这说明
①承袭传统孝道文化,筑牢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②传统孝道文化可以因时而变,应为其注入时代精神
③传统孝道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应该传承和弘扬
④传统孝道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具体内涵是不变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019年4月29日,以“让园艺融入自然让自然感动心灵”为办会理念的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本次园会将以园艺为载体,积极传播和发展中国园艺文化,同时,园博会也将汇聚世界各地独特的园艺特色和地域文化,促进国际园艺合作。这说明本次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将有利于( )
①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
②丰富文化传播的手段,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
③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展示文化多样性的魅力
④加强对话交流,增进各国对于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我国推进“互联网十中华文明”行动,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深度融合,深入挖掘和拓展文物蕴含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和时代精神,彰显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这表明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文化创新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中国的民族音乐绵延千年,中国的舞台传统写意凝练,是东方审美观的独特表达。放着自家的宝贝不为我所用,却心甘情愿地被洋派俘虏、绑架,说到底是缺乏民族自信的表现。可见,增强民族的文化自信,必须
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②坚决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③坚决反对文化守旧主义和文化封闭主义④加强文化交流借鉴,增进对外来文化的理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9年3月4日,习近平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指出,只有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才能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这表明
①文化工作者是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主体
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唯一目的
③文化创作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④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9年1月1日,信息化学习平台“学习强国”正式上线,该平台聚合了大量可免费阅读的期刊、古籍、公开课、歌曲、戏曲、电影、图书等资料,用户可根据需要探索学习。这一学习平台的建立
①为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让每个公民都可以随时随地接受自己所需的教育
③是整合学习资源、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④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国民素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