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不忘本来”是指要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守住民族之魂
B.“吸收外来”是要辩证取舍其他民族文化,体现开放包容
C.“面向未来”是指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进行文化渗透
D.“创造性转化”是指以实践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担负文化使命
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墨子•所染》中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下列句子与此句包含的文化生活道理相同的是:
A.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不可夺其赤 B.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C.以自身自强,则名配尧舜 D.见贤则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习近平主席说:“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这一论述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
②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归根到底是由文化决定的
③先进文化可以为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撑
④文化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水平的根本尺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许多科学家在回忆成长经历时,都会提起他们青少年时代读过的《十万个为什么》《趣味物理学》《物理学的进化》等科普作品,正是这些科普作品激发了他们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埋下了科学的种子。材料表明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②优秀文化为人的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
④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国家在各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苏州市也在通过公平分配、高质量发展来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公。对于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配不公的问题,苏州通过加快经济发展、完善分配制度予以逐步解决。
建国70年以来,苏州一直走在探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为此,苏州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产业、研发、市场、资本、人才等全要素协同发力,提高生产效率;打造“四市六区”一体化发展,提高苏州整体实力(注:“四市”指昆山市、太仓市、常熟市、张家港市;“六区”指姑苏区、工业园区、高新区、吴江区、吴中区、相城区);制定促进创业投资发展的专项政策,实施综合创新优化计划,建设更具竞争力的创新之都;出台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的政策措施,为企业减负;实施大气质量提升和强化措施,努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加大民生支出力度,加快补齐教育医疗等短板。高质量发展在不断提升着人民的获得感。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从个人收入分配的角度分析如何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
(2)简要概括苏州市高质量发展蕴含的新发展理念。(五个全写不给分)
(3)苏州是如何通过推动高质量发展来提升人民获得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