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官方发布了袁隆平海水稻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向大漠要耕地,把荒地变良田的“绿色奇迹”。海水稻是利用常规育种方法和分子技术培育出的存活率高、抗病性强的新型水稻品种,它的推广可以实现盐碱地变良田的历史性飞跃。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表明( )
①科学家不断深化对海水稻的认识是为实战服务的
②盐碱地变良田是水稻超越盐碱地及其自身生长规律制约的结果
③在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中科学家培育出了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④海水稻的成功培育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19年4月1日12时,我国第二大河流、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进入全域禁渔期。实施黄河禁渔期制度填补了黄河流域性渔业资源保护制度的空白,这是各级渔业渔政部门养护黄河水生生物资源、促进黄河渔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水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实施黄河禁渔期制度表明
①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②系统优化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③世界任何事物的发展方向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人类要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港珠澳大桥东起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岛,向西横跨伶仃洋海域后连接珠海和澳门人工岛,成为联结三地、促进互联互通的一项标志性的交通基础设施,它的通车必将大力促使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材料表明
①事物是相对运动与绝对静止的统一
②人们可以根据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③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④量变是必要准备,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过失,是种奇怪的东西,在别人身上就会放大,在自己身上就会缩小”,此观点揭示的哲理是:
A.人们对过失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B.过失是人的主观认识,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可大可小
C.过失是客观的、复杂的,其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D.受主观因素的限制,人们对过失的看法会因人而异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的这首《杨柳枝词》借柳树所生之地不得其位,因而不能得到欣赏的境遇,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感慨,也含蓄地抨击了当时的人才选拔机制。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从枝条着手描写柳树的美态体现了诗人意识的自觉选择性
②荒园孤柳等景观元素是诗人独特审美思维必不可少的基础
③一株垂柳荒凉冷落的处境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内心世界
④诗人大胆突破固有诗词创作规律使该诗艺术力量感人至深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清华博士生宿涵将专业技术和音乐结合,用人工智能进行艺术创作。在第三期《中国新歌声》演唱的《止战之殇》的主歌歌词,正是他输入“深渊、噩梦、绝望、战争”四个关键词,人工智能就帮宿涵写出了得到广泛认可的歌词。人工智能能“创作”歌词
①体现了人工智能的主动创造性
②表明人工智能成为实践活动的主体
③体现了意识的能动性
④是人工智能对人类思维某些功能的模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