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于2018年10月23日上午在广东...

    材料: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于2018年10月23日上午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项目,“超级工程”背后有“超级创新”。港珠澳大桥建设难度极大,需要克服土质、天气等各种难题,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层出不穷,仅专利就达400项之多,在多个领域填补了空白。为了保证航道畅通,港珠澳大桥要建几个超过170米高度的桥塔,但香港、澳门、珠海、深圳等几个机场的航空限高又不能超过120米,因此综合考虑通航需求和航空限高,港珠澳大桥最终采取了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的联合方案。经过我国交通建设者不懈努力,港珠澳大桥于10月24日正式通车!

结合材料,分析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中是怎样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

 

①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港珠澳大桥的成功建设,是在尊重事物固有联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②坚持系统优化方法,用综合的思维认识事物。港珠澳大桥的建设综合考虑通航需求和航空限高,最终采取了联合方案。③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创新意识。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实现了多项技术创新。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克服了多个方面的难题,经过不懈努力,实现通车。 【解析】 本题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以港珠澳大桥建造的艰辛及建造过程取得的技术成果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相关知识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分析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中是怎样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设问限定了答题的知识范围,但还需要结合材料和试题设问进一步确定答题的知识角度: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系统优化的方法、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角度分析说明材料,形成答案要点。 (1)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角度: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材料信息港珠澳大桥的成功建设,是在尊重事物固有联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2)系统优化的方法角度: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的基本特征,要坚持系统优化方法,用综合的思维认识事物。材料信息港珠澳大桥的建设综合考虑通航需求和航空限高,最终采取了联合方案。 (3)发展的实质角度: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创新意识。材料信息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实现了多项技术创新。 (4)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角度: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材料信息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克服了多个方面的难题,经过不懈努力,实现通车。 考生将上述四个要点加工处理,有层次、条理化地组织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60年代初期,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的干部群众创造了“在党的领导下,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经验,成为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面旗帜。一场轰轰烈烈的学习推广“枫桥经验”的风潮在全国形成。

改革开放后,枫桥镇及时提出综合治理社会治安理念,在全国首创综治办,实行政府主导和群众主体相结合,充分依靠群众维护社会治安。1990年9月,中央政法委向全国推广“枫桥经验”。

党的十六大以后,枫桥坚持发展与稳定并重,形成了党政动手、依靠群众、源头预防、依法治理、减少矛盾、促进和谐的新格局,切实维护了社会稳定。

党的十九大以来,不断创新发展中的“枫桥经验”,在实践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以守护一方平安为落脚点的“枫桥经验”,成为习近平“平安中国”建设、“法治中国” 建设思想成功实践、落地的典范。

今天的枫桥,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美丽乡村,在“枫桥经验”基础上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新时代社会治理的新做法,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供了新经验。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谈谈对“枫桥经验”发展历程的认识。

 

查看答案

    2018年10月,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了《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播出后就圈粉无数,热议无休。

材料:这一档电视文化节目特别火,有其历史必然性。文化“娱乐至死”的时代已成过去式,主旋律文化、正能量节目不仅叫好,亦能叫座;在大众文化讲坛上,严肃的治国理政思想和传统的中华文化精髓同频共振,传统文化节目也可以轻快活泼;以接地气的文风直抵人心,以讲故事的方式架起古今桥梁,引导公众从“平‘语’近人”中见贤思齐。

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结合材料,对这档电视文化节目特别火的原因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

我国的古语古训往往蕴涵着深刻的哲学道理。下列对古语古训蕴涵的哲理分析正确的是

①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②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④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上班能拼车、在家能看病、一条微信登门洗衣……”,近年来,与互联网有关的新业态高速发展,优化了经济结构,提升了人民生活质量,但“无序竞争,网络欺诈,隐私侵权”等问题制约了新业态的健康发展,应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这体现的哲理是

A.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B.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C.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D.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查看答案

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的发言中引用欧阳修的名言“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下列表述与该观点蕴含的哲理相近的是:

A.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B.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C.丛林一转语,矛盾生诸方

D.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