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改革开放之初,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

    材料一:改革开放之初,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如今温饱问题解决了,全面小康也要建成了,“美好生活”还有“非物质”需要,比如民主、法治、公平、环境等更多的获得感。我国社会生产力总体上显著提高,但发展得还不平衡、不充分。对此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从认识论的角度,谈谈党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为什么要因时而变?

材料二:2019年初联合国发布《2019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指出,中国全领域的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将对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进出口贸易和财富增加发挥积极作用。过去一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中国经济增长推动了全球经济复苏,持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者。

(2)运用联系观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发挥的作用。

 

(1)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党对主要矛盾的论述变化源于改革开放以来实践的推动。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党两次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概括做到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党关于我国主要矛盾的论述因时而变体现了这一点。 (2)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中国经济的每一步跨越都能带动更多国家一起获得更多发展良机。②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要重视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中国经济的增长,带动了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乃至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复苏。 【解析】 本题以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和中国全领域的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将对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进出口贸易和财富增加发挥积极作用为话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1)本题要求从认识论的角度,谈谈党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为什么要因时而变? 本题属于体现类试题。知识限定明确:认识论的知识。材料中“我国社会生产力总体上显著提高,但发展得还不平衡、不充分。对此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材料中“我党两次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概括做到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体现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材料中“党关于我国主要矛盾的论述因时而变”,体现了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本题要求运用联系观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发挥的作用。 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题目限定联系观的相关知识。 针对材料中国全领域的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将对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进出口贸易和财富增加发挥积极作用,考生可从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要重视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的角度作答。 针对材料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中国经济增长推动了全球经济复苏,持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者,考生可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角度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著名作家二月河在1986年以160万字的四卷《康熙大帝》一举成名。从1990年到1996年,他又以惊人速度和超常勤奋,创作出各130万字的《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系列,深受文艺界和读者好评。二月河的历史小说基本是按照“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加“观照现实”的思路来书写。他以渊博的史实知识、流畅的文笔和引人入胜的情节,描述了康雍乾时期从宫廷斗争到三教九流生活的广阔社会画卷,帝王将相、士农工商、侠盗妓僧等众生相都跃然纸上。在尊重基本史实的基础上,二月河以丰富的文学想象,构建了新的历史逻辑关系和帝王形象。比如历史上负面评价最多的雍正,在二月河的笔下成了一个严于律己、宵衣旰食、励精图治、锐意改革、强力反腐的“明君”,颠覆了公众对雍正的认知。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二月河的艺术创作过程。

 

查看答案

    材料一:2019年第九号台风“利奇马”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我国气象学家对台风”利奇马”登陆地点、经过路线等作了准确预测,8月7日14时许将气象灾害(台风)应急响应升级为超强台风,适时启动停工、停航,停课、停市。浙江省开放避灾安置场所12000个,转移人员70余万人。10日凌晨“利奇马”如约而至,在浙江省温岭市登陆,由于防御工作及时、全面、到位,最大程度减少伤亡损失。

(1)有人认为,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二:台风”利奇马”过境,海水涌入,淹没街道。积水退去后,很多城市的街道上留下了满满的泡沫塑料、饮料瓶。这些原本被人类丢在海边或海里的垃圾,在一场台风后“还”给了人类。

(2)请从唯物论的角度,就人类应该如何维护海洋环境提出两条具体建议并说明哲学依据。

 

查看答案

一位书法家说:读书法作品,我们可以不记得作品的文词,不记得每一笔画怎么写,留在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作品的情性,富于形质的情况是书写心声的最深刻的表露……可见

人们可以通过一定形质来把握情性

②“情性可以剥离文词、笔画等形质而存在

人们可以排除一切形质来表露情性” 

④“情性可以通过文词、笔画等形质表露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查看答案

习近平主席指出:“亚洲各国就像一盏盏明灯,只有串联并联起来,才能让亚洲的夜空灯火辉煌。”习近平以“明灯”比喻亚洲国家,寄语各国只有加强互联互通建设,才能共同编织和平、富强、进步的亚洲梦。这表明我国

①在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和改造事物 

②以美好意愿为基础建立与各国的具体联系 

③看到了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着联系 

④掌握和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实现最佳效果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查看答案

歌德说:我们对于真理必须经常反复地说,因为错误也有人在反复宣传,并且不是有个别人而是有大批的人反复宣传。这表明

真理同谬误相斗争而发展

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真理与谬误是相互融合的

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