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9月20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了共4章106条的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称为五四宪法。五四宪法
①规定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
②是中国有史以来将公民定为国家主人翁的社会主义大法
③是在新中国的历史由人民来完全主宰的条件下所诞生的
④制定了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诞生170年以来,世界历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些重大变化并没有让马克思主义‘过时’,而是更加显示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习近平意在强调马克思主义具有
A.开放性 B.教条性 C.科学性 D.人民性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6年9月4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G20)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二十国集团已先后召开了十次领导人峰会,在应对危机、复苏经济和促进改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美国华盛顿峰会主要议题是评估国际社会在应对当前金融危机方面取得的进展,讨论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2011年欧洲债务危机不断发酵、美国经济复苏步履维艰、新兴经济体面临保增长与抑通用两难困境,法国戛纳峰会主要议题是欧债危机、世界经济复苏与增长、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发展问题和全球治理等。2016年世界经济虽总体保持复苏态势,却面临增长动力不足、需求不振、金融市场反复动荡、国际贸易和投资持续低速等多重风险和挑战,中国杭州峰会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G20就《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达成了共识,一致决定通过创新、结构性改革、新工业革命、数字经济等新方式,为世界经济开辟道路,拓展新边界。
材料二 杭州峰会上,中国呼吁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伙伴关系。中国提出,应该加强在重大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考虑国内政策的联动效应和传导影响,建立健全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以伙伴关系为依托,秉持共赢理念,加强各领域务实合作,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结合材料一,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分析二十国集团是如何探索全球经济发展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分析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确性。
随着人口剧增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人们开始认识到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严重后果,最终形成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的“低碳生活理念”;由于人们的努力,一些环境污染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改善;特别是一些人在保护环境的过程中,转变了观念,理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环境保护催生了绿色产业大发展;今天,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这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态环境。
请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说明“低碳生活”成为新生活方式的必然性。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上发表了《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
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我们要建立多层次人文合作机制,搭建更多合作平台,开辟更多合作渠道。要推动教育合作,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提升合作办学水平。要发挥智库作用,建设好智库联盟和合作网络,、在文化、体育、卫生领域,要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务实项目。
材料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知识,谈谈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如何正确对待文化交流。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建设美丽中国的依据。
每年夏收和秋冬之际,总有大量的小麦、玉米等秸秆在田间焚烧,产生了大量浓重的烟雾,成为殃及环境的罪魁祸首。近年来,通过科技进步与创新,为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找到了多种用途,除传统的将秸秆粉碎还田作有机肥料外,还走出了秸秆饲料、秸秆汽化、秸秆发电、秸秆乙醇、秸秆建材等新路子,大大提高了秸秆的利用值和利用率,由“污染物”变成“经济作物”的哲学依据是( )
A.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D.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获得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