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中国艺术的奇葩。唐代孙过庭的《书谱》在谈到学习书法的过程时说:“至于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这一过程体现了
①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
②事物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③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
④事物发展是一个量变不断积累的过程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行为改变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诺尔·迪奇提出的这个理论将人们想学习事物的等级分为三个区(如图所示)。“舒适区”对于自己来说是没有学习难度的知识,或者习以为常的事务,自己可以处于舒适心理状态;“学习区”对自己来说有一定挑战因而感到不适,但是不至于难受;“恐慌区”是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太多的事务或知识,心理感觉会严重不适,可能导致崩溃以致放弃学习。据此理论下列各项分析正确的有
①人在“舒适区”中往往觉察不到任何压力,没有强烈的改变欲望,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②对于个人的成长而言,最理想的状态是处于“学习区”,学习具有适当挑战性的东西
③随着个人不断进步,“学习区”会慢慢变为“舒适区”,应防微杜渐,避免这种转化
④教育者应创设环境,让学习者进入“恐慌区”,因为只有主动寻求改变才能迈向成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无需WiFi信号,点一盏LED灯就能上网。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不久前发布消息称,已研究出一种利用屋内可见光传输网络信号的短距离通讯技术LIFi(Ligt-Fidelity,可见光通信)。研究人员将网络信号接入一盏1w的LED灯珠,灯光下的4台电脑即可上网。“灯光上网”的成功研制:
①体现了意识能动性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基本前提
②佐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及人类认识的无限性
③表明人为事物的联系无法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④基于实践活动,发挥了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两条小鱼遇到一条大鱼,大鱼打招呼道:早上好,孩子们,这水怎么样?两条小鱼继续游了一会儿,终于,其中一条忍不住问另一条:什么是水?……不少人就像故事中的小鱼一样,生活在社会的“水”中太长时间,已不知道“水”是什么。从哲学角度看这是因为
A.认识具有无限性 B.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认识具有反复性 D.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这句话表明( )
①认识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前提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真理具有客观性 ④真理是永恒的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们从美食中体味到深厚的文化意蕴,表明
①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总是融合在一起
②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统一于人的实践
③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没有固定界限和本质差别
④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