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成为千百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人探月梦想征程中的里程碑。在“嫦娥四号”着陆器、巡视器研发过程中,设备测试遇到诸多问题,一大批老专家和年轻的科研人员一起讨论和分析症结所在,夜以继日地测试、修改,直至彻底解决;针对“嫦娥四号”着陆器落月的地形崎岖、着陆困难的情形,航天工作人员没有采用美国、苏联早期的“盲降”着陆方式,而是自主研发,在月球着陆器上首次应用避障技术……经过上万人的协同努力,耗时四年,“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智能“避障”式安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航天工作者如何诠释中华民族精神。

(2)某高中准备在校园宣传航天精神,请为该校撰写两条宣传标语。

 

⑴①航天工作者心怀探月梦,不懈追求,实现了“嫦娥四号”成功着陆,诠释了伟大的梦想精神; ②面对难题,航天工作者夜以继日地反复测试,直至彻底解决,诠释了伟大的奋斗精神; ③自主研发避障技术,诠释了伟大的创造精神; ④在探月梦想征程中,上万人协同努力,诠释了伟大的团结精神⑤为实现国人探月梦不懈努力,体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⑵答案示例:①努力学习,报效祖国;②树立远大理想;担当民族复兴大任。 【解析】 本题以时政热点“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为背景,引导考生关注国家发展,增强自信心、自豪感,考查考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描述阐释事物、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考查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既有收敛性试题又有试题,对考生要求较高,考生认真研读材料,结合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从实际到理论,从材料到观点,回答相关问题。 第(1)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航天工作者如何诠释中华民族精神。知识限定在设问指向中,即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设问主体为航天工作者,试题背景为“嫦娥四号”探测器的成功着陆。考生可先回顾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点,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等,然后对照材料信息,筛选能用的知识要点。根据材料与试题设问,可以发现本题主要从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角度思考作答。因此应该是四点,即伟大的创造精神,伟大的奋斗精神,伟大的团结精神,伟大的梦想精神,把这四点精神与材料一一对应,即可明确答案。 第(2)问,要求考生校园宣传航天精神撰写两条宣传标语。属于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考生只要围绕主题,结合航天精神撰写即可。但要注意学科性、科学性、时政性、精炼性、可读性、不能啰嗦,因为是标语,还要注意宣传性,激励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作为新型文化业态的网络文学,探索出了新的商业模式。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与互联网密切相关,正是网络的全面普及和升级,为网络文学奠定了技术基础,进而依靠海量的网络文学作品读者,逐步实现产业化。比如网文《鬼吹灯》《甄嬛传》《诛仙》等,从线上火到线下,衍生出的图书、电视剧、游戏等也都成为爆款。目前,中国网络文学以其独特的文学魅力,借助互联网的传播优势,日益受到海外读者的追捧,成为中国文化产业输出的典范。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后宫甄嬛传》不仅红遍中国大陆,也在台湾、香港受到追摔,更由视频网站Netflix推出美国版。

有人认为:“网络文学这种新型文化业态的成功,科学技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文化生活有关内容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2月2日,厦门大学潘维廉教授与亲朋好友分享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春祝福。全家“福安”、一生“长乐”,迅速成为福建当地的网络流行语,成为大家互致祝福的高频词。网民认为该祝福语取自福建的两个地名,既接地气又充满情谊,“祝你全家‘福安’、一生‘长乐’,真是最具乡土气息的祝福。”民间家常话、新潮网络语乃至流行歌曲,都是习近平汲取语言管养的来源,这些“习语”“金句”与时下一些一味标新立异、忽视汉语传统的所谓“时尚热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语言是一条有生命力的河流,不排斥不同的溪流汇入,才能保持了它旺盛的活力,那种传播奇词怪语乃至低俗语汇的“流行风潮”,只是河流里激起的污浊。新词汇的形成,需要对既往的古典进行再认识,让更多的新词古色古香,充满中国独有韵味;需要沉淀和研磨,大浪淘沙,时间洗礼,才能达到“信达雅”的境界。

结合材料,从文化创新的角度,分析怎样才能让新词汇达到“信达雅”的境界。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9年4月28日,旨在倡导人们尊重自然、融入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北京拉开大幕,一些地方出台的“缓扫落叶”政策就是“绿色与生活”理念的践行。

从古至今,落叶总是能够引发人们对秋天无限的遐想。“果实不知何处去,落叶灿烂笑秋风”“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在历代诗词的浸染下,人们常在落叶中激活“诗心”。

然而,晴天落叶变干,容易形成火灾隐患,一个烟头可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雨天落叶腐烂,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有时还会造成下水道堵塞。多年来,很多城市要求对落下的树叶随时清扫,力求“片叶不留”,慢慢地,欣赏落叶、漫步落叶、对叶抒怀也成了一种憧憬。

在绿色生活理念深入人心的当下,成都、上海、南京、北京等地纷纷出台“缓扫落叶”政策,给市民提供观赏秋冬落叶景观的时间和空间,也给旅游业带来了亮色,获得群众点赞。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人们为“缓扫落叶”政策点赞的原因。

 

查看答案

同样是写梅,陆游的梅是寒士之梅,毛主席的梅是战士之梅。做寒士时,有“零落 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品质;做战士时,有“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傲骨,两者都是人生非常重要的品格,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梅的意象。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

①把“梅”作为精神追求的目标,与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相得益彰

②“梅”文化以其特有的包容性,彰显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梅花被赋予特定时代的相应内涵,成为中华民族气节之象征

④文学艺术中梅所幻化出的人生品格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北京四合院庭院方正,是为冬季多纳阳光;冀南和晋,陕,豫等地,夏季西晒严重,院子变成南北窄长,以减少阳光;西北甘肃,青海一带,风沙很大,院墙加高,称为“庄窠”;东北土地辽阔而气候寒冷,为更多接纳阳光,院子常十分宽大,宅墙内空地甚多。这些特点体现了

①一方水土,一方文化②我国各地文化的差异性

③中华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而成④文化遗产对研究文明演进的意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