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思想家、文学家爱默生在他的作品《处世之道•崇拜》中写道:“有两件事我最憎恶:没有信仰的博学多才和充满信仰的愚昧无知。”对于这一观点,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 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 信仰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C. 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不可或缺
D. 在文化选择中明辨是非,增强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
大型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通过“大主题与小切口”、“大时代与小故事”的有机结合,呈现“大美中国、大爱中国”的视觉总基调,激发了国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刷新了中国纪录电影的票房记录。这说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文化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
③弘扬主旋律的优秀文化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④发展文化产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它是对自己国家的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材料表明
①中华民族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祖国统一是爱国主义的永恒主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面对传统文化,自卑者看不起“老祖宗”,嫌其“老土”,信奉“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自负者,沉醉于五千年的“佳酿”,不知归路,捍卫老祖宗,亦步亦趋,不容侵犯。这种自卑与自负的做法( )
①都无益于传统文化焕发活力和魅力②不利于人们正确对待中华文化和外来文化
③都是民族虚无主义在现实中的体现④不利于中华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趋同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音乐家赵季平在乐坛耕耘五十多年,创作出交响乐《和平颂》、民族管弦乐《古槐寻根》和影视剧歌曲《红高粱》《大宅门》等经典之作,他认为一部好作品的诞生,离不开的就是生活。这表明:
①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音乐创作的源泉
②创新是音乐创作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③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④音乐的发展取决于音乐创作方法的创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数字时代”让过年多了一份穿越感,也有了更宽广的共享空间。打开老相册,在微信群回忆“小时候的年”,总能引起许多共鸣;回到老地方,在朋友圈晒出“各地的年俗大全”,总能激发更多欢乐。互联网为我们调制出别具一格的年味儿。这表明( )
①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③人们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享用文化
④传统年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