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格调的差异,反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特征。例如,我国北方颇具华丽气质的封闭式四合院,开敞的苗族吊脚楼,秀丽的傣族竹楼,蒙古族的蒙古包等,这些生于斯、长于斯的资质各异的建筑,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建筑文化,给人以强烈的感性冲击。由此可见
①建筑是一种凝固的艺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②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民族建筑的多样性
③建筑是民族的文化记忆,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予以保护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在央视播出后,在国内外引发收看热潮和强烈共鸣。该片高度浓缩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坚定了改革的信心和决心。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大众传媒
①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
②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
③是传承、创造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④使文化传播的途径发生根本变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脍炙人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启示我们( )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书本是知识的源泉
C.文化的创新需要想象 D.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不断积累文化知识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是《诗经》中雕玉工匠的生动写照。中国自古以来不缺工匠精神,中国有悠久的手工业传统,木匠鼻祖鲁班、西汉巧工丁缓等一直都是工匠的杰出代表。工匠精神不仅体现了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更是要不断吸收最前沿的技术、创造出新成果。材料说明了工匠精神( )
A.是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见证
B.是优秀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
C.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所在
D.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具有相对稳定性
近日,为反击国外某些人对中国文化的歧视,一则名叫《说出我的名字》的视频走红网络,视频中中国留学生们对自己中文名字的来历侃侃而谈,不仅向世界展现了新一代中国年轻人的自信风貌,也让我国悠久的文化魅力得到展现,这表明
①文化创新要立足国际视野和世界人民的需求
②不同民族的文化只有通过对话才能消除分歧走向统一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需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④不同民族文化的平等交流是推动世界文化繁荣的重要途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古典诗词是中国人最经典的情感表达方式。2017年新春伊始,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带着深埋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基因,用国人耳熟能详、打动人心的诗词强势回归,为新春佳节上演了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圈粉无数”。《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实力“圈粉”是因为( )
①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 ②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文化载体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古典诗词是民族文化记忆与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古典诗词寄托着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