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相互效仿,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清明踏青扫墓
①是表达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
②是世代相传的风尚,要全面继承
③可以透过此节日,研究人类文明演进
④是展示民族文化魅力的窗口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古典诗词名家辈出,佳作纷呈,其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寓意。下列诗句与观点对应正确的是
①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②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要认同各民族的文化
③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影响人
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传统习俗对人们产生积极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不会阅读的民族是没有灵魂的民族,不会阅读的唐家是没有生命的国家!”阅读,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话题。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对人的影响是
①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②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③能够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④是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物质力量
A.②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2019年9月投入使用的普通高中语文部编教材,从古风、民歌、绝句、律诗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魏晋辞赋到唐宋明清古文,从文肓小说到白话小说,均有呈现。该教材共选人古代诗文67篇(首),占全部选文数(136篇/首)的49。3%。可见,部编语文教材的使用
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②发挥了教育传递、沟通和共享文化的功能
③凸显了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
④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 )
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
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
D.彰显了中华文化五千年自强不息的品格
“天人合一,顺时而食。”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在这一古老智慧的启发下,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暑的荷叶饼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这表明
①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
③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
④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