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系列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让我们重温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这告诉我们,传承传统文化
①应认识到继承是发展的基础,要先继承后发展
②要不断推动文化传播内容、手段、形式的创新
③要充分发挥百家讲坛等文化传播途径的作用
④要尊重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2017年3月,中国自主原创、主导制定的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由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发布。这是我国文化领域的首个国际技术标准,在“互联网+文化”领域实现了我国手机动漫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跨越。这一成就
①表明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生命力取决于同科技的融合
②有利于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
③标志我国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
④确立了我国在国际“互联网+文化”领域的话语主导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有诗云:“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桑和梓原本是两种树,在古代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人们常在房前屋后栽植桑梓,而后人对父母先辈所栽植的桑树和梓树也心怀敬意。久而久之,“桑梓”便成为祖先崇拜的符号和故乡的代称。由此可见
①文化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③人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④文字是文化发展的基本载体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努力有时不会那么轻易地给予你回报,在一切变好之前,总要经历一段辛苦又迷茫的时光,这段时间或许很长,所以请耐心些,你想要的未来终将到来!”有位老师每天早晨都会编一段满含正能量的话到微信朋友圈,那些已经毕业散落在各地奋斗的学生每次看到都备感鼓舞。这表明
①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用者
②文化对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③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
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不会改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许多科学家在回忆成长经历时,都会提起他们青少年时代读过的《十万个为什么》《趣味物理学》《物理学的进化》等科普作品,正是这些科普作品激发了他们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埋下了科学的种子。材料表明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②优秀文化为人的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
④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古人削桐为琴,纳万物之声,琴音松沉旷远,能让人雪燥静心,琴乐洁净清澈,能让人感发心志,升华心灵意境,古琴名曲《流水》表现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被录入特制唱片,搭载美国太空飞船向茫茫宇宙传达人类智慧和文明,古琴音乐( )
①因其古老性,方成就其世界性
②通过人们的自觉欣赏,主动接受,能转化成人的精神力量
③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能满足人类共同的文化需要
④《流水》成为人类文化符号的代表,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