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语文、历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统编教材将在部分省市投入使用。三科统编教材以不同方式强化了“劳动光荣”的教育。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讲述“工匠精神”“劳动创造价值”“在劳动中实现人生价值”等内容,阐述“劳动精神”的内涵、意义。语文教材以“劳动光荣”为主题专设一个单元,选取了讴歌劳动人民、劳动模范、劳动精神的课文。历史教材在《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中介绍了隋朝工匠李春、“铁人”王进喜等人物;在《经济与社会生活》中编入反映“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人类劳动工具与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等内容,让学生理解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

(1)“劳动光荣”入教材对学生的成长有什么意义?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加以分析。

(2)班级举行“劳动光荣,我在行动”主题班会,请就此列举两条措施。

 

(1)①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劳动光荣”入教材有利于促使学生正确认识劳动的本质和意义。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劳动光荣”入教材有利于学生牢固树立劳动伟大、劳动崇高、劳动美丽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③文化塑造人生,“劳动光荣”入教材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答案示例:认真、负责地完成学校和班级分配的劳动任务;自觉承担家庭劳动责任;积极主动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等等。 【解析】 本题以统编教材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统编教材的阐释劳动光荣相关内容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分析“劳动光荣”入教材对学生的成长有什么意义?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加以分析。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然后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优秀文化的塑造作用。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角度:联想骨干知识: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结合骨干知识和试题材料“劳动光荣”入教材有利于促使学生正确认识劳动的本质和意义。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角度:联想骨干知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结合骨干知识和试题材料“劳动光荣”亼教材有利于学生牢固树立劳动伟大、劳动崇高、劳动美丽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 ③优秀文化的塑造作用角度:联想骨干知识:文化塑造人生。结合骨干知识和试题材料“劳动光荣”入教材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就“劳动光荣,我在行动”主题班会列举两条措施。试题具有开放性,考生围绕劳动光荣的主题,多角度思考,组织作答即可。可从意识、行为两个方面阐述,如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增强劳动光荣的意识;认真、负责地完成学校和班级分配的劳动任务;自觉承担家庭劳动责任;积极主动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市在发展乡贤文化的过程中,汲取传统乡贤文化的精华,抛弃其落后因素,并赋予其当代文明因子,创造出充满乡土情怀和时代气息的新乡贤文化。这表明,文化创新

①应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②不能一味摒弃传统文化

③应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④不能一味推崇外来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古村落被建筑学家喻为“空间说书者”,传承着文化和历史。然而,这些穿越千百年、印刻着历史记忆的“说书人”,有的被不断加快的城镇化浪潮推倒,有的因村庄人口流失而破败坍塌,令人唏嘘。我们要保护这些古村落,因为(  )

①保护古村落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对展现文化多样性有独特作用 

③保护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保护古村落是全面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查看答案

教育部近年来大力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作为固本工程和铸魂工程来抓。这是基于

①教育能够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动性传承   

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教育是当前实现优秀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教育对人的教化和培育始终发挥着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据此回答问题。

1.对中国礼仪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是展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不仅影响个人,也影响民族和国家

④具有相对稳定性,具体内涵可以因时而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礼仪,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但是由于大量礼仪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处于渗融并存的状态,今天我们应重建一套现代文明礼仪。这就要做到

①顺应社会生活变迁

②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

③承袭的基础上改造

④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年年有个家家忙,二十三日祭灶王。当中摆上一桌供,两边配上两碟糖。黑豆干草一碗水,炉内焚上一股香。当家的过来忙祝赞,祝赞那灶王降吉祥”。俗曲反映了过去我国民间祭灶的情景。这天由于特别热闹,人们认为这是农历新年的“彩排”,所以又称过小年,我国北方至今仍有过小年的传统。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②传统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③民俗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