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制作的一档特别节目。以弘扬中华传统诗词之美,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提升现代中国人的生活和精神质量为宗旨。节目采取电视竞赛的形式,展现我国诗词爱好者的知识底蕴和个性风采。古诗词承载着几千年中华文化的精髄,蘊含着丰富的传统知识。通过诵读,理解这些经典作品,在潜移默化中让我们能深深体会到古代先贤数千年传承下来的人生态度、生活原则和道德理念等。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保留古典诗词,是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学校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和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采取差异化的内容与形式,诵读经典进课堂已经在很多地区进行了试点工作。
运用“传统文化的特点”知识,结合材料分析说明诵读、理解古诗词的文化意义。
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最具代表性的领域,国产电影要在公共外交中发挥积极作用,就必须保持高水平的艺术水准,借鉴国际化的电影语言,在保持自身民族特色的同时,对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各种现实社会题材资源给予现代性的理解和世界性的观照,注意研究国际观众的欣赏口味和观影心理,既注意到差异性,更注意到共同性,引导和培养观众的中国式审美,寻找与世界观众审美的契合点。这就要求中国电影人在创作中秉持一种世界性的眼光,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影的跨文化传播功能,运用正确的国际文化传播策略,塑造真实、完整而富有个性和国际性的中国新形象。
运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如何坚持国际视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统编教材将在部分省市投入使用。三科统编教材以不同方式强化了“劳动光荣”的教育。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讲述“工匠精神”“劳动创造价值”“在劳动中实现人生价值”等内容,阐述“劳动精神”的内涵、意义。语文教材以“劳动光荣”为主题专设一个单元,选取了讴歌劳动人民、劳动模范、劳动精神的课文。历史教材在《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中介绍了隋朝工匠李春、“铁人”王进喜等人物;在《经济与社会生活》中编入反映“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人类劳动工具与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等内容,让学生理解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
(1)“劳动光荣”入教材对学生的成长有什么意义?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加以分析。
(2)班级举行“劳动光荣,我在行动”主题班会,请就此列举两条措施。
某市在发展乡贤文化的过程中,汲取传统乡贤文化的精华,抛弃其落后因素,并赋予其当代文明因子,创造出充满乡土情怀和时代气息的新乡贤文化。这表明,文化创新
①应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②不能一味摒弃传统文化
③应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④不能一味推崇外来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古村落被建筑学家喻为“空间说书者”,传承着文化和历史。然而,这些穿越千百年、印刻着历史记忆的“说书人”,有的被不断加快的城镇化浪潮推倒,有的因村庄人口流失而破败坍塌,令人唏嘘。我们要保护这些古村落,因为( )
①保护古村落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对展现文化多样性有独特作用
③保护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保护古村落是全面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教育部近年来大力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作为固本工程和铸魂工程来抓。这是基于
①教育能够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动性传承
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教育是当前实现优秀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教育对人的教化和培育始终发挥着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