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中英文化交流年伦敦闭幕艺术庆典为2015年两国文化交流画上圆满句号。庆典上,两把巨型茶壶壶嘴相连,代表中英文化交流之桥,寓意中英文化交流互融。材料表明( )
①中英文化既各有特色,又具有共性
②要讲好中国故事,认同外来文化
③不同文化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④文化互相交流使不同民族文化趋同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汉字大体来源于两个系统:一是刻画系统,一是图画系统。以图画系统为主,刻画系统为辅。这些原始文字属于表意字范畴,所描绘的或者是具体事物的形象,或者是生活当中的场景,或者是生活当中的事件,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一事实说明
①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②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孔雀开屏,不是为了让其他的鸟儿欣赏它美丽的羽毛;蝴蝶翩翩起舞,不是为了展示其舞姿供他人欣赏;蜜蜂筑造蜂房,也不是为了展现建筑艺术的精巧。只有人才会为了自己和他人的精神愉悦,去从事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这说明( )
A.文化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B.文化是人的唯一素养
C.文化是一种社会力量 D.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走进北京市西胡林村、天津市六街村等传统村落,我们能够欣赏风格独特的民居建筑、丰富多样的村镇空间格局,品味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俚语方言、家风家训、乡约乡规、民情风俗,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韵味。传统村落承载着绚丽多彩的农耕文化,寄托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情感记忆和绵远乡愁,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不少传统村落因缺少产业支撑,医疗、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现代生活需要,导致人口流失严重,甚至出现“空心化”;古民居、古建筑得不到及时修缮和维护,自然毁损严重;传统工匠越来越少,传统建筑工艺、传统艺术日渐失传;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无视传统村落的自然、历史、文化等个性化特征而盲目拆旧建新、拆真建假,对传统建筑、历史风貌造成破坏性影响,导致“千村一面”。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村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2012年以来,我国大部分传统村落已被列为保护对象。(注: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
(1)有人说:“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传统村落必然走向消亡。”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2)结合材料,就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提出两条建议。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8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仅仅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雾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的反响,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
多年来,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积极推动黄梅戏“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剧院先后出访美国、法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完成“中国文化年.安徽周”“徽风皖韵美洲行”“黄梅飘香澳洲行”等文化交流活动,展现了黄梅戏艺术的不凡风采与魅力。“走出去”可以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带到国外,也为艺术创作带来更多的灵感。
今后该剧院将全力做好黄梅戏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工作,坚持“出戏、出人、出成果、出效益”理念,为广大观众创作和推出更多喜闻乐见的精品剧目,建立起戏曲人的文化自信,将属于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发扬光大,让黄梅戏艺术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谈谈黄梅戏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应该如何进行文化交流,以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