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许多成语蕴含着朴素的哲学道理。 下列每组成语中,所体现的哲学观点相近的是
A.胸有成竹、 一叶障目 B.掩耳盗铃、 画饼充饥
C.盲人摸象、唇亡齿寒 D.拔苗助长、刻舟求剑
下列与“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观点一致的是()
A.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B.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C.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D.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2015年1月,浙江大学一项有关“石头剪刀布”的研究入选了“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2024年度最优”,成为我国首次入选的社会科学成果。这项研究是对人们玩“石头剪刀布”的方法的第一次大规模测量,测量揭示了隐藏的行为模式,聪明的人可以利用这个模式来提高自己的胜算。它成为博弈论、微观经济学、优化算法理论和计算机科学领域本科教学教程的参考内容。这一研究表明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规律是客观的,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⑨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
④科学实验是认识的一个来源和检验标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望梅止渴,心灵手巧”。上述观点依次体现了( )
A.形而上学的观点,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客观唯心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
B.相对主义,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唯心主义,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C.相对主义,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规律具有普遍性,形而上学的观点
D.辩证法的观点,运动具有绝对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客观唯心主义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从辩证唯物论角度说明,为什么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梦”承载着国家对未来的信心,也饱含了亿万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渴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目前,我们距离“中国梦”的目标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中国梦”的信心比任何时候都更坚定。越是在这样的时刻,越是需要依靠人民群众,越是要立足实际、脚踏实地。在新的征程上,无论经历什么样的考验,我们都应当始终保持“中国信心”。
材料二 幸福是人在创造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中,由于感受和理解到个人、集体乃至人类的目标、理想和正义事业的实现而得到人格上的满足。马克思说过:“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的人,历史承认他们是伟人;那些为最大多数人们带来幸福的人,经验赞扬他们为最幸福的人。”雷锋说得好:“我们每个人的幸福都依赖于祖国的繁荣,如果损害了祖国的利益,我们每个人就得不到幸福。”古今中外一切为大多数人们带来幸福的人,他们是最幸福的人。
(1)从寻觅社会的真谛的角度,说明材料一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2)结合材料二,从价值观角度说明如何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