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上方下圆的造型体现了天圆地方的朴素宇宙观,也体现出“民以食为天”的中国“吃”文化;筷子制作要求“一曰要直,二曰要齐,三曰要和”, 蕴含了中国传统为人处事道理;“多一个人多双筷子” 体现出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的民族性格;中国筷子流传到日本后,日本把筷子誉为国粹,还专门为它成立了一个节日——筷子节。由此看出( )
①筷子上方下圆的外观造型,显示出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②制筷要求中的“齐”与“和”分别体现了“团结统一”和“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③中国的“吃”文化与世界的 “吃”文化是彼此独立、相互对立的关系
④日本设立筷子节,说明日本对待外来传统文化能够全盘吸收,为他所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上述材料说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异彩纷呈、内涵丰富 ④中华文化博采众长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
①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③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④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同样是写梅,陆游的梅是寒士之梅,毛主席的梅是战士之梅。做寒士时,有“零落 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品质;做战士时,有“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傲骨,两者都是人生非常重要的品格,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梅的意象。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
①把“梅”作为精神追求的目标,与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相得益彰
②“梅”文化以其特有的包容性,彰显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梅花被赋予特定时代的相应内涵,成为中华民族气节之象征
④文学艺术中梅所幻化出的人生品格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万卷史书中,字里行间随处可见“家国”二字。无论社会变迁沧海桑田,不管乡野小农高官巨贾,人人皆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的规则,在中国人心中总是充溢着“家国”的浩然正气。以下名言诗句中能体现这种家国情怀的是()
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②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④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019年6月3日,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聚焦汽车、家电、消费电子产品领域的更新升级。《方案》从四个方面做了顶层设计:牢牢把握新一轮产业变革大趋势,努力增强新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着力破除限制消费的市场壁垒,积极推动汽车、家电、消费电子产品更新消费;营造便利消费、放心消费的市场环境;加强老旧产品报废管理,畅通全生命周期资源循环,提高利用效率。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该方案的出台对促进消费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