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18年3月2日,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在全国院线上映,截至3月16日,票房...

    2018年3月2日,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在全国院线上映,截至3月16日,票房已突破3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影史纪彔片票房冠军。《厉害了,我的国》记录下了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等超级工程的震撼影像,艰苦奋斗扶贫攻坚、心系同胞海外撤侨等足以载入史册的非凡成就,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林鸣、国产飞机C919的总设计师吴光辉、“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等科技工作者的故事,在彰显国家实力的同时,也体现了国人不畏艰险、埋头苦干、开拓进取的美好情操。这部影片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创新强国、研发强国、责任强国,更让观众深刻地意识到自己身处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全新的时代。“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厉害了,我的国》以电影方式,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这也是一种艺术创新。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你对“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理解。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学创作必须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学创作必须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③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文学创作必须从人民群众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抓住具体的人和事,方能创作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 【解析】 本题以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在全国院线上映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主体、人们文化需求的特点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知识,设问指向说明你对“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理解。解答时首先明确文章和诗歌指的是文化创新,为时而著和为事而作指的是文化创新要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创作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8月30日,大型文化体验节目《遇见天坛》一经播出,深受观众喜爱。该节目以天坛为创意主题核心,让嘉宾以实习生的身份亲身体验天坛职业。实习生来到数百年历史沉淀下的神秘天坛,近距离接触古建筑、古乐器,学习优秀的古典文化,以文化体验类综艺节目的轻巧趣味形式为数百年底蕴天坛文化注入新的生机。《遇见天坛》为中国经典文化传承提供了新思路―借用偶像“榜样力”,用年轻视角解锁百年天坛神秘魅力。节目里,加入了影视复现的形式,不仅为传统文化增添亲切感,也让原本缺乏画面感的陈述充满表现力;神乐署作为“古代的中央音乐学院”,除了承担表演场所的职责,还肩负向参观者传授古典乐器知识的重任;天坛作为该节目的主要拍摄地,通过节目镜头直观展现古文物之美,同时也能以创新的节目形态带动古老文化流行起来,为中华优秀文明注入全新的活力。《遇见天坛》将是弘扬民族文化自信浓墨重彩的一笔。

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遇见天坛》给我们的文化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扶贫即从文化和精神层面上给予贫困地区以帮助,从而提高当地人民素质,尽快摆脱贫困。2018年9月,文化部出台“十三五”文化扶贫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贫困地区文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文化发展总体水平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人口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文化的“扶志”“扶智”作用充分体现。多年来,农村工作的实践证明,“治贫”必先“治愚”,大力发展农村的文化事业,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生活的关键所在。正如贫困地区农村干部所说的,“没有文化富不了,有了文化穷不长。”因此,针对广大贫困地区农村文化水平落后,农民文化生活贫乏,观念习俗滞后的现实,开展文化扶贫,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工作。某地文化扶贫实施“万村书库”工程,即建起一座小型图书室,并向每座图书室赠书100种。向农村捐赠图书,培养了当地人员的文化素质和干部的应用写作能力。

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没有文化富不了,有了文化穷不长”的道理。

 

查看答案

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凭借“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的勇气,凭借“摸着石头过河”的智慧,改革开放实现了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的相互促进,从“大锅饭”到“大包干”,从“阶级斗争为纲”到“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大地上划出了经济特区,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市场经济体系。改革开放回答了中国发展之问,回应了时代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现实命题。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及其特点的知识,说明改革开放是如何“回答了中国发展之问”的。

 

查看答案

    垃圾分类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是一种“新时尚”。近日,不少城市把垃圾分类上升到“立法规划”高度,更加强调分类责任,未落实分类的单位和个人,将会受到更为严肃的处罚,堪称“史上最严”。

材料一看北京:从国内外城市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来看,大致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构成、产生量,结合本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式来进行分类的。北京目前采取的垃圾分类法为“四分法”,将垃圾分为有害垃圾(对身体和环境有害的)、可回收物(可循环利用的)、厨余垃圾(厨房产生的或短时间可以自然降解的)和其他垃圾。

(1)按照北京的“四分法”,将下列垃圾正确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内。(在横线上填写垃圾桶的字母代号,3分)

①瓜果皮核②废旧电池③坚果核④保鲜膜

A可回收物:    B厨余垃圾:     C有害垃圾:     D其他垃圾:     

材料二看上海: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上海开启了生活垃圾分类“强制时代”。继上海之后,全国另外45个城市也将跟进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垃圾分类,从提倡走向强制,变化的只是手段,期待唤醒你的垃圾分类意识。

主动走向现代文明,需要克服一点成长中的不便,甚至痛苦。从“一扔了之”到像整理自家衣柜一样打理垃圾,便与不便之间无疑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垃圾分类一小步、人民文明一大步,为了山更青水更绿城市更美好,我们值得费点力。每个人都得明白一个道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首先需要我们自己付出实实在在的努力,因为我们都是追梦人。

一屋不洁何以洁天下。管好自家的垃圾桶,是中国社会向现代文明进发的路途当中的一个必经节点。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看似很小很细很具体,却是对社会精细化治理能力的一场实质性演练,需要各方治理力量的协调配合。这项工作的成效高低与进度快慢,将是对我国社会治理水平的一场检验,也是对我们向往美好生活的真诚度作一次实质性测量。我们应该以足够的自信和投入,完成这场“测验”。

推进垃圾分类不仅可以有效利用可回收物,变废为宝,保护环境,它还是一个城市管理能力和市民素质的综合体现,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事实上,不仅北上广,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城市已深陷“垃圾围城”困局。发展越快垃圾越多,垃圾堆正像日益逼近的高墙把城市空间越挤越窄,所以从源头减量入手,实施垃圾分类回收已是不得不为,刻不容缓。

(2)运用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必要性。

(3)有人说,垃圾分类是中国社会文明课程的“单元测验”。如果你所在地区也实行垃圾分类,请就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拟两条宣传标语。

 

查看答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9年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根据形势的变化适时预调微调,稳定总需求。这一要求蕴含的哲理有

①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存在的变化是对思维变化的反映

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按规律办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