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款一年级同学的课外作业受到了人们的喜爱,这些原始文字属于表意字范畴,所描绘的或者是具体事物的形象,或者是生活当中的场景,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一事实说明
①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②文化自身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
材料一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70年。中国共产党能在那么弱小的情况下发展壮大,在攻坚克难中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问题导向,以雷霆万钧之力反对腐败,党风政风明显好转。现在,外部环境复杂,风险挑战严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完成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需要全党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党的十九大决定,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增强斗争精神,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让党的一切工作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发展规律、体现人民愿望,从而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得到人民衷心拥护。
材料二2019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获得“共和国勒章”的老英雄张富清,战争年代,他英勇无畏、冲锋在前,枪林弹雨中立下赫赫战功;建设时期,他主动扎根偏远山区一心为民,修公路、抓生产,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离休之后,他从不居功,不向组织提任何条件……60多年深藏功名,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名利观、荣辱观与责任观。在他心中:没有什么,比为国牺牲更光荣;没有谁,比逝去的战友更值得尊敬。老英雄张富清一辈子初心不改、本色不变的感人事迹,犹如一座巍峨的精神丰碑,激励我们在实现中国梦道路上砥砺前行。
(1)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为什么要提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
(2)张富清不忘初心的精神境界是指引人们牢记使命、担当作为的“引路灯”。请运用价值观导向作用原理加以说明。
(3)请就新时代青年学生如何发扬张富清同志的担当精神提出两条建议。
“学会‘弹钢琴’。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互相配合。党委要抓紧中心工作,又要围绕中心工作而同时开展其他方面的工作。我们现在管的方面很多,各地、各军、各部门的工作,都要照顾到,不能只注意一部分问题而把别的丢掉。凡是有问题的地方都要点一下,这个方法我们一定要学会。钢琴有人弹得好,有人弹得不好,这两种人弹出来的调子差别很大。党委的同志必须学好‘弹钢琴’。”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42页
运用主次矛盾的知识,谈谈你对“十个指头弹钢琴”的理解。
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团队长期不懈奋斗,持续创造,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几十年来,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实现了杂交水稻研究的一次次突破。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育种;1989年,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获得成功;1997年,开启了第三代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兼顾了三系法和两系法育种的优点。
2019年10月21日至22日,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团队研发的第三代杂交水稻首次公开测产。经测产专家组评定,最终亩产为1046.3公斤。专家组认为专家测产组还认为,第三代杂交水稻表现优良,最大的意义是使亩产一千公斤普及化成为可能。袁隆平表示,未来团队将向一公顷产20吨(即亩产1333公斤)的目标努力!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第三代杂交水稻测产成功是如何体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主动投身扶贫事业,跑遍田间地头,与少数民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带领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改变了当地贫困落后面貌,被群众亲切地称呼为“农民院士”。2019年12月2日,朱有勇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朱有勇先进事迹启发我们
①将自己的才能贡献给扶贫事业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②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③服务人民的初心和使命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撑
④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碰碰词儿”(《人民日报》栏目)主要是针对一个话题,不同的人表达观点,形成“碰撞”,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话题主要涉及“当你老了,有我在呢”“过年回家,带什么”“雾里看网红”等。假如邀请我们谈谈这些社会话题,我们的立足点当为:
①权衡他人观点再做出选择
②社会基本现实及其发展状况
③自身实际和事物具有的价值
④平时理论积累和社会的评价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