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3日,中美两国共同宣布完成《巴黎协定》国内批准程序,并将《巴黎协定》批准文书递交给见证这一历史时刻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这意味着,中美两国正式加入《巴黎协定》,展示了两国在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的领导力,也为《巴黎协定》的早日生效注入强大的推动力。
2016年9月4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中国杭州开幕。此次峰会正值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巴黎协定》达成后的落实元年,作为首次举办G20峰会的轮值主席国,中国释放了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诸多积极信号。如:中国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优化生态环境,造福人类,中国为引领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表率。
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知识说明我们应该如何主动适应气候的变化。
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与这副对联所含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②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③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④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加拿大某公司研发团队历经了8 年的反复实验,开发出了一种仿生晶体视力修复技术。在仅需8分钟的手术过程中,医生只要将晶体植入你的眼中,你随即便可恢复正常视力,并且是永久恢复,但是这项技术只适用于25 岁以上人群。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科学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②科技探索往往是一个不断反复、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联系具有普遍性,科技可以创造联系
④人们可以突破规律的制约,发现事物的本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历史上关于“形神之辩”有诸多不同的观点。东汉哲学家桓谭认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则说,“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对二者的观点评析正确的是
①前者属于唯物主义派别,认为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
②后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有一定的合理性
③前者描述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科学的
④后者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
A. ①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③
2018年1月31日晚,天幕中上演了一场罕见的超级“蓝”月全食,月全食、超级月亮、“蓝月亮”组团亮相,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对此提前作出了准确预报。人类对天文现象的预报反映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问题
B. 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统一问题
D. 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要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结合。这体现了真正的哲学
①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具有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
②是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各个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③是“科学之科学”,为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④由社会的经济、政治决定,牢牢把握所处历史时代的脉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