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第一部军事著作,被誉为“兵...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第一部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盛典。《孙子兵法》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但它在近现代的军事斗争中仍然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和实用价值。20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军事家频频运用孙子的思想来研究军事问题。今天,《孙子兵法》一书已经出现了约30种文字的版本。其中的某些观点,如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强调慎重对待战争和控制战争的思想,注重联盟战略的伐交思想等,由于契合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而愈加显示出宝贵价值。

材料二

《孙子兵法》在非军事领域的运用研究至20世纪下半叶出现了高潮。50年代,出现了兵法经营管理学派,其影响波及世界各地,形成了经济领域《孙子兵法》研究的热潮。此外,人们还从哲学、医学、体育竞技、系统科学、决策学、心理学、语言学、数学、预测学、行为学等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孙子》,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孙子兵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有国人认为,不应该让它传播到国外。对此观点,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2)运用真理与矛盾的相关知识,将《孙子兵法》应用到非军事领域研究必须注意哪些问题?

 

(1)应该积极推动孙子兵法在国外的交流传播。 ①有利于中华民族军事文化的发展与进步。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充分汲取世界人民从多种角度对孙子兵法进行研究的成果,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为中华民族文化注入时代精神,使中华文化更富有生命力和凝聚力。 ②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世界各国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普遍规律,中国传统优秀的军事思想对世界各国军事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③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孙子兵法在非军事领域广泛应用研究,形成了经济领域孙子兵法研究的热潮。孙子兵法其中的某些观点,如“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强调慎重对待战争和控制战争的思想,契合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增强了中国在国际上的文化、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广泛的影响力。 (2)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因此,要将《孙子兵法》应用到非军事领域就必须注意把握这些非军事领域的具体实际,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孙子兵法作为一部军事著作,对军事、医学、体育竞技等领域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应用到各个领域研究应注意结合相关领域的特殊性,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生搬硬套。 【解析】 此题以《孙子兵法》的研究运用与传播作为话题,综合考查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文化传播的意义、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解答本题从传统文化的创新和文化传播的原因和意义角度论述。文化创新涉及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文化传播的原因包括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文化传播的意义要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来回答。注意每点作答时要理论联系实际,即从课本知识点谈原因的同时结合材料谈意义。 (2)解答本题要首先明确知识限定。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材料,在对材料的分析中找出关键性词语,注意从真理和矛盾角度来分别确定答题所用的具体知识点。从真理角度将《孙子兵法》应用到非军事领域研究必须注意的问题要运用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的知识;而从矛盾角度则涉及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为了加强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的统一领导,整合反腐败资源力量,建立覆盖国家机关和公务人员的国家监察体系,经中国共产党提议,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和监察法,在国家机构中增设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实现了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的有机统一,开启了中国特色法治反腐的新篇章。

材料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然而,近年来,香港社会有些人混淆视听,鼓吹香港有所谓固有权力”“自主权力,为对抗中央制造理论依据。对此,中央有关部门明确指出,鼓吹香港有所谓固有权力”“自主权力的观点是非常错误的,这是否认或歪曲中央对香港的管治权。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实现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有机统一的理由。

(2)结合材料二,请你为中央政府提两条建议。

 

查看答案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对苏轼的《琴韵》理解正确的是(

琴声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人化”特点

琴声来自于琴与指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人的主观世界无关

琴、指、琴声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只要指与琴发生相互作用,就能产生美妙的音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农谚说:蚯蚓叫,大雨到。一位农民气象员对此感到怀疑,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他发现下雨前鸣叫的是蝼蛄而不是蚯蚓,于是把这条农谚改成了蝼蛄叫,大雨到。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他又发现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但盛夏蝼蛄叫,大雨不会到。这表明

亲身的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的学生曾问:老师,您知识如此渊博,怎么还觉得自己很无知呢?芝诺顺手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圆说,小圆是你们的知识,大圆是我的知识,这两个圆的外面就是无知的部分,所以我接触无知的范围就比你们广。芝诺的说法蕴含的哲理是

A.无知是达到有知的根本动力

B.无知是相对的,有知是绝对的

C.无知和有知相互依赖、相互贯通

D.无知和有知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查看答案

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②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