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千年悠久文化,产生了许多的文字与文体,其中最有特色的,高度凝炼的便是诗歌,一首诗,就是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古诗散发出一种难以抗拒的魅力。品味古典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
①古典诗词意境高远、无法逾越
②汉字文化内涵丰富、风格独特
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
④文学典籍浩如烟海,良莠难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五福临门”是中国人常提及的祝福语。“五福”源自《书经•洪范》,是古代中国民间关于幸福观的五条标准: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而当今我国人民的五福追求有所变化,如爱国、富强、和谐、敬业和友善。这一变化:
①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体现
②表明只有中国传统文化才有相对稳定性
③是把时代精神注入到传统文化之中
④说明不同时代的价值追求截然不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在文化发展过程中
①借鉴外来文化应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②继承传统文化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推动文化创新不需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④实现文化融合只需要海纳百川的胸怀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读者”,先生讲四海列国、论千秋万代、言江湖浮沉、阅世间百态。“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精神,激励着国人的壮志豪情,引起无数华人的共鸣。这说明文艺创作应
①顺应时代变迁,满足市场需求
②固守传统文化,推动社会发展
③饱含家国情怀,彰显民族大义
④继承传统血脉,融入民族特色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墨子说“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君之所以为养也。故民无仰,则君无养;民无食,则不可事。故食不可不务也,地不可不力也,用不可不节也。”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李商隐在《咏史》中告诫“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些警世名言中“节俭”思想,对当代社会发展依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这表明
A.节俭思想源远流长、亘古不变
B.节俭思想具有相对稳定性
C.传统文化推动着人与社会的发展
D.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2017年7月8日,有着“海上花园”和“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的厦门鼓浪屿申遗成功。申请和保护文化遗产:
①可以增强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②有利于我们树立对民族文化的文化自信
③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成为世界主流文化
④有利于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